快訊

台鐵一早出狀況!自強號松山台北機車故障 南下北上延誤

美可能在24小時內攻伊朗!川普再開戰情室會議 傳最快今天動手

廖元豪/一黨獨大就需要黨外

在戒嚴時期仍有「黨禁」的台灣,國民黨一黨獨大,於是有了「黨外」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但沒想到在解嚴將近四十年,國會與總統都已民選多年的今日,居然又有人在倡議「黨外」了。

什麼是黨外?如果您相信民進黨的欽定歷史,那就會誤以為「黨外」僅是民進黨的前身,所以民進黨成立後,就不可能有「黨外」了。

然而,這是對台灣民主運動的誤解,也是對真正多黨自由競爭的民主體制有所誤會。從前之所以有黨外運動,是由於在威權時期一黨專政,雖然形式上另有中國青年黨以及中國民社黨存在,但只能作為國民黨的點綴,而不能成為競爭者。除了爭逐執政地位的「政黨」外,社會上也不允許有著挑戰、批判國民黨的力量。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國民黨以外」的反對力量、批判聲音,都是「黨外」。剛過世的林正杰,就是典型的「黨外」民主運動者:他在戒嚴時期擔任黨外民主運動前輩的助選人,之後更選上台北市議員,與陳水扁、謝長廷同列「黨外三劍客」。一九八八年加入民進黨,但在一九九一年由於反對台獨黨綱,發表「寧為再度黨外」後退黨。之後曾參加百萬人倒扁運動,更在今年初拖著病體,嚴厲批判民進黨「比過去的國民黨還要可惡」,更激動地說:「五十年來,我們台灣人追求的民主政治,已經被民進黨破壞到快要完蛋的地步!」這樣「不合時宜」的人,真心相信的是民主自由,永遠反對的是一黨獨大,代表了正港的黨外精神。

今日台灣,是「一黨獨大」嗎?

現在,法律上雖容許有許多政黨,但執政的民進黨,卻用盡一切手段,不允許他黨或社會任何力量對他們提出批判挑戰。即使立法院有著「非民進黨」的多數政黨聯盟,也賴皮不認輸,寧可搞個舉世無雙、形同重新選舉的大罷免,卻不肯依憲法規定「向立法院負責」並「依法行政」。在資源分配上,他們赤裸裸地任命毫無專業甚至背景頗有瑕疵的「自己人」,擔任重要職務;同時一點也不忌諱地說,支持中央總預算的立委,其所屬地方政府優先協助,連「輪迴」都說得出口。這個執政黨,連裝都不裝一下,徹底不認自己應該是「全台灣人的政府」,而只是「本黨及其附隨組織的政府」。「非我黨類」的台灣人,不是國家的頭家,而是不為政府所保護的賤民。

除了「好處不分給非我黨類」以外,本該中立公正的法律、司法、中選會、NCC,更是被民進黨的雙標破壞殆盡。同樣出生在中國大陸,陸配或年輕的陸配二代子女,得忙著找超過廿年前的「除籍證明」,但影響國安更大的國防部發言人,卻老神在在宛若無事。明明在中國大陸拿「居住證」、「定居證」都不等於在對岸「設戶籍」,陸委會偏偏可以在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自行變更函釋,硬說公務員不准擁有居住證,其他人有定居證就要註銷台灣戶籍。

這其實與戒嚴後期,以及剛剛解嚴的台灣差不多。那時的國民黨也是自稱自由中國,卻成天對異議者扣帽子。等到刑法一百條修改,總統直選,經歷兩次政權輪替,在李登輝後期、扁政府、馬政府的時期,即使施政仍有瑕疵,但民眾不用擔心批判執政黨會有後果。誰知好日子不長,民進黨全面執政不到十年,「一黨獨大」又回來了。

既然一黨獨大回來了,就讓我們回憶林正杰的話:「民主要制衡,制衡靠黨外;有黨外,就有進步」!(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延伸閱讀

民進黨共諜移審仍有串證之虞 4人再押3個月

「戳破民進黨謊言!」館長搭機抵達上海 驚呼:我剛剛被警察趕

批沈伯洋雙標無上限 國民黨:抗中劇本還要演多久?

「老共動不動圍台」民進黨反對加薪 趙少康轟:愧對國軍

相關新聞

廖達琪/畫錯重點的廢監院修憲倡議

最近因為數名監察委員不當使用公務車,及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近半年,是否應請辭?種種爭議浮上檯面,廢監院的倡議乃甚囂塵上,...

馬凱/教育崩壞至極 人才何尋?

台海風雲日烈,兩岸之爭,台灣已自俯視對岸的地位,進入與對岸互爭誰長的新形勢。在軍事力量上,不僅我們,連美國也早已失去絕對...

林中斌/中共廿大後習政翻轉

二○二二年十月的中共廿大決定中止清零,放寬控制。次月,疫情死亡飆升。習近平意欲暫緩放寬。新任總理—前上海市委書記「清零酷...

陳力俊/那些年 他們在柏林

在民國十二年至十四年之間,不期而然的,有一批留學生集中在柏林,他們求學的特色是先博而精。除了有很強的求知慾而外,還有想在...

陳亮恭/那抹午後清涼

盛夏時節的酷熱氣溫讓人煩躁,牆上浮動的光影也顯得慵懶。這時,冷氣悄然啟動,清涼的氣流緩緩散開,彷彿深山溪谷午後的那片陰涼...

葉匡時/台鐵高鐵人事案反映的問題

最近有個拍案叫奇的人事異動。高鐵董事長鄭光遠接任高鐵董事長才四個月後,改任台鐵董事長,與鐵路或交通運輸毫無淵源的史哲接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