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再關閉南科五廠?傳最晚明年中停產 群創稍晚正式回應

尹清楓命案重要關係人 涉拉法葉弊案前上校郭力恆病逝享壽73歲

台灣壹傳媒疑險遭「幽靈本票」掏空1.05億 檢方朝偽造有價證券偵辦

薛承泰/七十八歲的魔咒

就在五二○的前一天,台北三峽發生重大車禍,肇事者是一位七十八歲的老翁,衝撞了一群放學正在過馬路的學生與路人,最後連他自己一共四人死亡、十一人輕重傷。五月廿三日上午,高雄前鎮一位老翁開著賓士撞上計程車並衝進民宅,下午則是另一位老翁在總統府附近闖紅燈造成八人受傷。很巧,也都是七十八歲!

這三件車禍立即引發各界討論高齡駕駛的風險,網路還流傳七十八歲的魔咒,除了這三個肇事老翁還加上全球經濟動盪的肇事者─美國總統川普,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暴衝」!道路上的暴衝導致傷亡,有權者的暴衝會帶來成千上萬家庭的崩潰。

高齡者駕車暴衝,一般認為是因疾病發作導致非自主行為或因反應的錯亂將加速當煞車踩。這些生理上的健康與認知問題,自己應有自知之明,家人也都知道;換言之,相當程度可避免悲劇發生,可以透過法規來做些限制或預防。

然而,也有人會顧慮造成「年齡歧視」,是否能以公安為由,在年齡上以七十五或七十歲來畫界呢?主管單位若因幾個個案來改變現行法規(也會被認為是一種暴衝),難以服人,或許可以從交通事故事件來做統計分析。

由於台灣人口愈趨高齡化,如果以十八至八十歲人口為分母,按年齡來計算肇事率,偏高者可能不是年長者。若以車主為分母來計算,結果會很不一樣。

比較可靠的統計,應是肇事歷史紀錄,較能看出一個人的駕駛習性與風險。就像現行違規記點,但不能隔年歸零而是統計較長的時間;這個結果和年齡的相關性如何?主管單位不妨探討一下或請教保險公司。

賴總統在五二○就職周年的演說,一開頭就述及前一天發生在三峽的車禍,當晚他親自前往探視傷者並慰問受害者家屬,表達對國人生命的關懷。筆者聽到賴總統這段話,心想,演說應該會述及另一個生命關懷,而且對台灣來說,是愈來愈嚴重的國安問題─那就是連續數年低迷的生育率。可是我白等了!

雖然他沒有針對人口議題提出對策,卻談到在總統府設立且由總統親自擔任召集人的三個委員會。直覺上,我認為少子高齡化的議題,應當會出現在「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與「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當中,特別是後者標榜健康台灣,人口堪為核心。

於是我從官網上閱讀歷次會議的內容,我再度失望了,居然從未當作討論議題!更令人訝異的,該委員會十一項重點工作也沒有「人口」這項,這如何能達到台灣健康與永續的目標啊?

生命的關懷包括生、老、病、死的人生過程,而沒有生就沒有老病死。近期三位七十八歲老翁的暴衝,引起全民的重視,但近年來每年減少上千甚至逾萬的嬰兒,卻冷冷地看著步向「自然亡」的危機!

內政部將推動「婚育宅」,增加租金補貼,生一胎就加五十%,再生一胎再加五十%並放寬申請資格。另外,勞動部提出延長一個月的育嬰停留津貼。這些即將推出的措施了無新意,筆者曾指出,經濟誘因只是必要條件,居住環境與觀念也必須做些改變,否則仍會像過去幾年,政府撒錢而婚育繼續下滑!再說,當年輕人愈來愈少,缺少可用之兵,「防衛韌性委員會」沒有人口為基礎,哪來的防衛韌性?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高齡駕駛 高齡者 車禍 三峽

延伸閱讀

獨/三峽車禍余翁輓詞「永遠勝利」被罵翻 肇事者家屬說法曝光

南韓青瓦台的射手座魔咒?3位總統曾入獄 艾菲爾:李在明連3年命運大考驗

獨/三峽肇事老翁靈堂曝光 花籃這輓詞遭居民罵翻

三峽車禍肇事者身亡...議員關切家屬賠償困境 市府:假扣押已裁准

相關新聞

魏國彥/亞洲極端天氣恐成成新常態

六月中旬以來中國大陸多處淹大水,貴州榕江縣城兩度淹沒,河川上游降雨量累積等於兩座石門水庫的水量。廣東懷集縣、湖南龍山縣、...

盛治仁/權力集中正在毀掉民主

川普日前在北約峰會後開記者會,開心北約國家同意在二○三五年前把國防支出提升到GDP的五%,算是他在國際社會推動對美有利措...

馬凱/藉對等關稅檢討農業與汽車業

美國總統川普自四月二日「解放日」揭櫫的「對等關稅」,已近收官時刻。除了美國夙有貿易順差的英國及爭議多端的中國之外;與台灣...

周行一/川普關稅政策目的與趨勢

美國川普總統祭出新關稅政策後,世界陷入渾沌狀態,反映在金融市場的是股市波動劇烈,台幣升值幅度讓人跌破眼鏡,本文幫助你了解...

陳亮恭/雪花紛飛視界的言說與尋助

一千五百年前,十八歲的白居易寫下:「久為勞生事,不學攝生道。年少已多病,此身豈堪老。」當時的他或許不會想到,這個自覺羸弱...

方祖涵/飛彈如雨的日常

六月底跟一個軟體服務公司開會,會議時間是美東早上十一時半,因為這樣才能讓幾個不同時區的人參加。那是一間總部在特拉維夫,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