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退役中將高安國涉收錢當中共內應 稱「沒有背叛國家」…被問1句瞬間噤口

多所大學禁用廠牌行動電源 他帶去日本旅遊充電竟爆炸燒掉民宿地板

錯過替哥哥換位機會!印航空難奇蹟倖存者飽受折磨:希望沒活下來

廖達琪/賴總統的台南經驗可複製嗎

賴清德先生就任中華民國總統迄今一年整。回首這一年,相信賴總統或有不少感慨:內部施政沒有蔡英文總統的運氣,少了國會的多數;外部又遇百年罕見變局,川普不按舊牌理出牌,擾亂既有世界財經、政治及價值秩序!賴作為台灣的舵手,如何應處?歷任總統之經驗應不足以參照;同時,以賴總統看來自負及自信的性格,或也不情願隨誰之規。

賴總統擔任台南市長之表現,可能已成為他自己期待的典範;二○一四年競選連任時,還創下台灣地方首長選舉得票率最高紀錄!這般史詩級的表現,任何人可能難免都會自我陶醉及渴望複製,但台南經驗可以放大到台灣嗎?賴市長的作為可成為賴總統的範本嗎?

直觀上,二者似非同類,很難比較類推;主要因一係地方,一係中央,前者不需面對國際關係,更無駕馭三軍之授權;後者則是總管國防外交決策指揮大權,差異不可以道里計;再加上台南與台灣整體的政黨生態落差頗大,更增類推運用困難。但異中求同,也非完全不可能,尤以賴總統之背景,曾受西醫訓練,物理化學性調整體質,是可行的。

目前民進黨已完全投入的大罷免,就是一種運用物理化學手段,改變立院的生態結構,以形塑利於民進黨執政的國會多數,也似乎是推近賴總統在台南施政情境的一步;因他當市長兩任任期內,議會中民進黨都是接近過半的最多數;第二任期時李全教以少數拿下議長,賴拒入議會逾二百天,遭監院彈劾仍不改堅持;後李因賄選成立去職,賴乃從容面對議會。這是否也啟發了賴總統對大罷免的態度:強硬到底、改變國會、方便施政!

且不說大罷免終局如何,就賴總統的台南經驗而言,議會生態的較少杯葛,應不是其成就巔峰的充要條件;他長期不進議會,引起的法律與憲政爭議遠大於肯定;他仍能獲得多數民眾支持,應歸於其三項領導統御特質:

其一是以民為先,超越藍綠,苦民所苦,解決問題。最有名的事例就是二○一六年二月台南地震,賴市長進駐災區坐鎮指揮,展現把災民放心上的誠意,並和當時閣揆張善政密切合作救災,成為佳話!這麼有溫度的跨中央地方、又跨黨派來服務人民的故事,相信是賴能得台南大多數民心的關鍵之一。

其次是施政延續,為所當為。這指台南市政的發展,會參酌舊有良善的規畫,克服困難的推動落實。例如南鐵東移,或稱鐵路地下化,這已成現代城市的標配;而台南的規畫,於一九九○年代連戰當省主席時即已啟動,二○○九年馬英九執政時,核定東移地下化路線(非原軌下);賴就任市長後積極推動,因東移需拆遷三百餘戶房舍,遭遇很大的阻力,但他不改其志,戮力完成,現鐵路地下化已成賴市長最卓著的政績之一。

其三是策略溝通。賴能順利推動南鐵東移,關鍵來自策略性的細膩溝通;他先區分直接的利害關係人(房舍所有者),及間接的議題關心者(社運人士及學生);對前者,逐一面對面溝通,且提供安置之方;對後者,則近乎完全不理。這項手法有些狠厲,但讓他維持了多數支持。

賴總統如確實有師法賴市長想法,其實不用以大罷免改造國會;以上的以民為先、施政延續、及策略溝通三種心法,是否就能拉近兩個角色的支持度呢?在賴總統必須直接面對的國際事務上,這三法也有應用空間;而運用之妙,就存乎賴總統一心!(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教授)

馬英九 賴清德 蔡英文 大罷免 南鐵東移

延伸閱讀

賴總統就職周年前夕 首次接受日本電視台專訪

波蘭總統大選親歐盟華沙市長拔頭籌 無人過半6/1決選

影/帛琉總統惠恕仁率團來台 感謝對帛琉投資穩健成長

帛琉總統惠恕仁抵台國是訪問 賴總統明設國宴招待

相關新聞

廖達琪/畫錯重點的廢監院修憲倡議

最近因為數名監察委員不當使用公務車,及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近半年,是否應請辭?種種爭議浮上檯面,廢監院的倡議乃甚囂塵上,...

馬凱/教育崩壞至極 人才何尋?

台海風雲日烈,兩岸之爭,台灣已自俯視對岸的地位,進入與對岸互爭誰長的新形勢。在軍事力量上,不僅我們,連美國也早已失去絕對...

林中斌/中共廿大後習政翻轉

二○二二年十月的中共廿大決定中止清零,放寬控制。次月,疫情死亡飆升。習近平意欲暫緩放寬。新任總理—前上海市委書記「清零酷...

陳力俊/那些年 他們在柏林

在民國十二年至十四年之間,不期而然的,有一批留學生集中在柏林,他們求學的特色是先博而精。除了有很強的求知慾而外,還有想在...

陳亮恭/那抹午後清涼

盛夏時節的酷熱氣溫讓人煩躁,牆上浮動的光影也顯得慵懶。這時,冷氣悄然啟動,清涼的氣流緩緩散開,彷彿深山溪谷午後的那片陰涼...

葉匡時/台鐵高鐵人事案反映的問題

最近有個拍案叫奇的人事異動。高鐵董事長鄭光遠接任高鐵董事長才四個月後,改任台鐵董事長,與鐵路或交通運輸毫無淵源的史哲接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