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罷免雙吳9成是偽造?北檢統計資料曝光 對北市黨部重要幹部3人求處重刑

稽查發現老鼠屎!台中林酒店被爆老鼠亂竄 業者回應了

美軍隨意步伐引關注...川普閱兵遭陸網群嘲:還不如大陸高中生的軍訓

薛承泰/好好面對高齡少子國安問題吧

台灣此刻正好進入超高齡社會,二三四○萬人口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是老人,而且「老老人」(八十歲以上)的占比也不斷上升,失能與失智主要發生在這群人身上,最需要被照顧。

日本進入超高齡社會十七年了,台灣似步其後塵。不同的是,日本高齡化主要是壽命延長所致(台灣較日本少了四歲多),台灣則是以生育率下降,推升老人占比的力道較強(日本婦女的生育率是台灣的一.五倍)。有了對比,就知道台灣人口危機要比日本險峻且棘手。

內政部甫公布四月份人口資料,生育數八六八四人創了歷史新低;結婚對數不僅大幅下滑,與離婚對數比為一.五比一也是新紀錄。去年是龍年,南韓生育回升,台灣卻繼續下降;人口危機不僅已反映在各級學校的招生,也開始波及產業。五二○到了,對此難以逆轉的國安議題,賴總統應會提出對策吧!

最近看到一則報導,述及日本一位七十五歲的男性老人,月領廿萬日元養老金且有三千萬日元存款,卻因都更被迫搬出租了卅餘年的房子,一時租不到房子(不少房東擔心老人在屋裡過世),只好流落到漫畫咖啡店。最後在老人支持團體協助下,終於租到了房子。

此例說明了因「年齡歧視」導致「老無所歸」,老人即使有錢也未必能租到房子,這種情形台灣也會發生。當然有人會問,如果他有兒女,兒女難道不該盡點責任?身上有錢,養老院或長照機構也可以考慮呀!

居住問題對一般老人來說,其實就是在決定終老之所;這不僅是經濟考量,也和生活品質息息相關。以當前趨勢觀之,和成年子女居住比例下降,獨居或老夫婦自己住的情況節節攀升,進入機構養老,對多數老人來說仍是不得已的選擇,關鍵考量在於老人自己是否擁有房子。

台灣約有半數老人住在沒有電梯的老舊社區中,即便他們擁有房子,且有穩定退休金與一些儲蓄,但在花不起大錢換住電梯大樓的情形下,仍擔心有一天會困在樓上,遑論意外與明天不知誰先到;這也是政府進行都更的挑戰,包括居民達成共識、搬遷、安置及最後的施工,都是曠日廢時。

至於還需扛起家庭經濟的老人,不知什麼是生活品質,只有求生存拚命工作。君不見,傳統市場中有不少是老人在擺攤,叫賣著自家種的蔬菜或自製的小點,大清早即開始忙碌、把貨品整理好,來到市場搶占巷口或任何轉角位置。一個早上不停吆喝,賣不到幾百塊錢,若賣不掉只好賤價出清,否則又要把東西扛回家!日復一日,直到有一天,熟悉的攤位出現了生面孔。

還有推著小拖車撿拾廢棄紙箱者,幾乎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在烈日下穿梭在巷道中,一車廢紙卻只能換到一個便當。有一天我看見一老嫗瘸著腳、推著一車紙箱過馬路,問她需要幫忙嗎?她回答,腳不行就要用推車,可以幫助平衡還可以外出走動,才不會困死在家中!這時我腦中突然浮現蘇軾的詞:「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回過頭,看見醫院裡滿是老人等著看診拿藥,寵物醫院則是年輕人扛著籠子排隊。賴總統有空請到公園裡走一走,觀察老人、小孩、外傭、寵物、輪椅、娃娃車,或許您會看到台灣的未來。

高齡化 賴清德 少子化 寵物

延伸閱讀

日本3大古泉之一白浜町長率隊訪台 首站拜會礁溪鄉長觀光交流

中國課徵共聚聚甲醛反傾銷稅 台灣稅率最低影響有限

受日本7月大地震預言影響 旅行社:日本團減2成價格20年來最便宜

陸宣布對台灣、美國、歐盟與日本聚甲醛開徵反傾銷稅

相關新聞

陳力俊/那些年 他們在柏林

在民國十二年至十四年之間,不期而然的,有一批留學生集中在柏林,他們求學的特色是先博而精。除了有很強的求知慾而外,還有想在...

陳亮恭/那抹午後清涼

盛夏時節的酷熱氣溫讓人煩躁,牆上浮動的光影也顯得慵懶。這時,冷氣悄然啟動,清涼的氣流緩緩散開,彷彿深山溪谷午後的那片陰涼...

葉匡時/台鐵高鐵人事案反映的問題

最近有個拍案叫奇的人事異動。高鐵董事長鄭光遠接任高鐵董事長才四個月後,改任台鐵董事長,與鐵路或交通運輸毫無淵源的史哲接任...

張延廷/台海兵推的覺迷與覺醒

邇來國內外軍事學者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中共由灰色地帶騷擾,逐步提升狀況攻擊我外離島,最終發動全面進犯,以威懾、脅迫...

廖元豪/一黨獨大就需要黨外

在戒嚴時期仍有「黨禁」的台灣,國民黨一黨獨大,於是有了「黨外」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但沒想到在解嚴將近四十年,國會與總統都...

楊志良/大罷免大成功?還是民進黨悲歌?

綠營在黨主席賴清德「明的」,卻說成是「暗的」的支持下,鋪天蓋地奧援大罷免,傾全力動員黨、政、司法、行政院各部會,特別是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