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恭/敦煌風沙外的人間一問

大漠之邊,懸崖之上,時光凝結成彩繪的經卷。敦煌石窟默望著千年絲路的風沙,在幽深洞窟的壁畫中,有幅特殊的圖像如流沙中的星光─「老人入墓圖」。畫中白髮老者身著素白長衫坐於墓室入口,面前衣著華麗的親人,有的雙手合十,有的輕掩面容,流露出離別的哀傷。墓前綠樹環繞,花草點綴。老者身居生死之界,從容談笑,彷彿超然於世間的悲喜,直面生命的另一個起點。

鳴沙山下的藝術寶庫,收藏靈動的飛天、莊嚴的佛陀,更將古人對生死的深邃領悟凝結於顏料與岩壁之間。榆林窟第二十五窟的彌勒經變中,「老人入墓圖」成為穿越歲月塵埃的珍貴卷軸。壁畫呈現《彌勒下生經》中描述的彌勒佛國景象。那理想國度「人命將終,自然行詣冢間而死」,人們修為高尚,自知死亡時至,從容前往墓地,安詳辭世,生命的終結是彼此自在的過程。

時光的河流奔湧不息,當視線從古老的壁畫轉向當代,一則消息如落石入水,在學術界激起千層浪花。二○二四年,行為經濟學之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在瑞士,以一封電子郵件通知親友,悄然告別這個他觀察和思考了九十年的世界。這位《快思慢想》的作者,用生命的最後一筆,寫就了關於自主選擇的終章,像一道思緒的尾聲,緩緩走入無聲的永恆。

康納曼一生的研究照亮人類決策行為的巧妙心思,在靜謐的瑞士,他選擇在身體和心智仍保持清明時離去,這份選擇如同他筆下的思想實驗,既出人意料又蘊含深意。現代人尋求對生命過程的掌控,希望不僅擁有生的權利,也能選擇離去的方式,非關宗教與道德,而是反映現代社會對個人自主性的崇尚。

有人認為:人生如一場無從選擇起點的旅行,或許該有決定歸途方式的自主;人類對生命的理解不再局限於呼吸的長短,而延伸至靈魂的尊嚴與自由。從不同角度觀之,生命的終結可以有不同的意義與方式。然而,也有不同的聲音:生命如珍珠,其價值不因外在光澤的減弱而褪色;人類的關愛如細雨,滋潤著每一個脆弱的生命;社會的互助如織網,每一根線的斷裂都可能導致整體的崩塌。

當歲月的篆刻在人口結構上留下深深的印記,銀髮如霜時代的轉角,生死議題如一朵悄然而至的雲,在我們的思想天空中緩緩擴散。現代醫學延長人類的壽命,卻未能確保生命的品質。敦煌「老人入墓圖」的素衣老者,如一位無聲的詩人,訴說經典與古人對死亡的坦然與理想模式。彌勒佛國的世界中,人們「自然行詣冢間而死」,不依賴外力介入,是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保持自主與尊嚴而離去,顯見千年以來人們面對生命終點的共同期盼。

生命如東流江水,終將融入無垠海洋;然而,在奔流的歲月中,江水滋潤了河岸花草,孕育生命,倒映著天空的藍與雲的白。順應自然,不強求延續,不執著形式,是對生命最深沉的致敬。「老人入墓圖」所描繪的景象,老者靜定以終,是人們理想的歸程。從敦煌的沙到阿爾卑斯的雪,從壁畫中的經卷到螢幕上的電郵,在千年思想的更迭間,從容而尊嚴的辭別,是生命終章的一縷優雅。方法或有異,念想卻相同:皆願在靜謐中通往彼岸。(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延伸閱讀

《超人》從天而降的爭議 他不是人類是異類

科學人/玩「麥塊」也能挖出「人生策略」?學者曝這行為是進步關鍵

別亂餵貓咪吃人類保健品!「尤其這5種補品」喵星人碰不得:好意變殺意

狗狗真的沒那麼單純?研究揭汪星人「高明欺騙術」會策略性操縱人類

相關新聞

陳亮恭/那抹午後清涼

盛夏時節的酷熱氣溫讓人煩躁,牆上浮動的光影也顯得慵懶。這時,冷氣悄然啟動,清涼的氣流緩緩散開,彷彿深山溪谷午後的那片陰涼...

葉匡時/台鐵高鐵人事案反映的問題

最近有個拍案叫奇的人事異動。高鐵董事長鄭光遠接任高鐵董事長才四個月後,改任台鐵董事長,與鐵路或交通運輸毫無淵源的史哲接任...

張延廷/台海兵推的覺迷與覺醒

邇來國內外軍事學者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中共由灰色地帶騷擾,逐步提升狀況攻擊我外離島,最終發動全面進犯,以威懾、脅迫...

廖元豪/一黨獨大就需要黨外

在戒嚴時期仍有「黨禁」的台灣,國民黨一黨獨大,於是有了「黨外」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但沒想到在解嚴將近四十年,國會與總統都...

楊志良/大罷免大成功?還是民進黨悲歌?

綠營在黨主席賴清德「明的」,卻說成是「暗的」的支持下,鋪天蓋地奧援大罷免,傾全力動員黨、政、司法、行政院各部會,特別是中...

薛承泰/七十八歲的魔咒

就在五二○的前一天,台北三峽發生重大車禍,肇事者是一位七十八歲的老翁,衝撞了一群放學正在過馬路的學生與路人,最後連他自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