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零負評形象崩壞!偶像級主持人累犯罪證確鑿 「違規內容成謎」

確定了!中選會公布首波24名藍委罷免案+高虹安7月26日投票

【即時短評】726大罷免對藍斬草除根 賴清德要一戰定江山

廖元豪/政府需對「台籍」這麼焦慮錯亂?

天主教新任教宗良十四世,出生於美國芝加哥。世界各地都很注意,這是第一位「美國籍」的教宗。曾經貼出AI「教宗照」的美國總統川普,也表示「很榮幸得知他是第一位美國籍教宗」,跟台灣人動輒高捧「台灣之光」很像。

是的,他出生在美國,有美國國籍。但良十四世不只是美國人,他也入籍秘魯、同屬秘魯公民。當然,他能當上教宗,自然也有梵蒂岡籍,是三重國籍的教宗!

教宗是梵蒂岡的「國家元首」,居然有「三重國籍」!然而,他接任教宗,美國與秘魯都搶著要沾光,梵蒂岡也視為平常,好像沒聽說誰質疑這是「雙重忠誠」、「三姓家奴」。

沒錯,世間的國籍、公民身分,在神國來看都是寄居地而已。教廷雖然是「世間」的國,想來應該也有那種氣度,不用斤斤計較教宗或梵蒂岡公民是否有多重國籍。

相比之下,台灣的政治氣氛,近年來卻在計較小老百姓的國籍、戶籍,針對的還不只是正要申請歸化、設籍的新移民,而是早已拿了身分證多年的正港公民!為什麼如此器小哉?

前陣子,一萬多名中華民國國民突然收到移民署發函,要求繳交「大陸除籍證明」,否則就要註銷在台戶籍。陸委會說是「依法」辦理。然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雖確有「設籍台灣應先繳交除籍證明」規定,可是政府哪能事隔十年、廿年,才突然(又)要求人民繳交「當初應繳交過的文件」?兩岸條例的確禁止雙重設籍,所以當年要在台灣設籍須繳交「除籍證明」,經主管機關許可,才能設戶籍。所以,「除籍證明」本來就是「暫時文件」,它的功能只是用來申請在台設籍、拿到中華民國身分證而已。誰會留著這種「暫時文件」?當你已在戶政事務所完成登記結婚,當初申請用的「含有二位證人簽名的結婚書約」還需留存嗎?

一旦這些「前陸配」(或青少年)經許可在台設籍,領取身分證,照理說除籍證明就無須留存,也沒有終身保存義務。因為他們的身分證,還有戶政機關登記的戶籍,就是他們已放棄大陸戶籍的最好證明!可是現在事隔廿年,這些人可能都投票多次,政府突然想起自己當年怠忽職守,沒有盡責審查,卻要求人民「自證無罪」,是什麼樣的焦慮、情結,導致政府想要用此種懶惰法清查戶籍?

又如,內政部突然質疑前議員史雪燕在就任議員前,未依國籍法規定「放棄原國籍」,因此撤銷其議員資格。這是對國籍、戶籍認識的錯亂。我相信多年承辦國籍法、公務人員任用法,以及兩岸條例的公務員都非常清楚,大陸地區人民不是外國人,根本不適用國籍法而是適用兩岸條例。這兩套平行法制,涇渭分明互不隸屬。賴政府這樣扭曲法律,除了整人並偷渡兩國論以外,幾無正當理由可言。

偏偏對於近日被拿出來當反共典範的孫立方將軍,有無「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政府卻顧左右而言他。這種赤裸裸的雙標,連「小氣」都說不上,根本是拿「戶籍/國籍」制度玩弄認同政治,明顯是政治操作。

政府斤斤計較「國籍」、「戶籍」,擔心所謂「忠誠義務衝突」。其實,從他們的雙標、扭曲、柿子挑軟的吃,就看得出那只是借題發揮,拿個「籍」的問題來搞政治。不敢修法,無能修憲,也不敢宣告台獨,就拿個「籍」的問題欺負小老百姓而已。與我們歐洲唯一邦交國的梵蒂岡相比之下,真是不可以道里計。

(作者為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教宗 戶籍 國籍

延伸閱讀

陸配議員是「外國人」?史雪燕今提訴訟求償100萬:我是兩岸犧牲品

史雪燕:不能任綠一黨獨大 隨意剝奪38萬陸配參政權

鼓吹戰爭踩言論自由紅線? 廖元豪:族群仇恨更應正視

賴清德稱對岸是敵對勢力 學者:要輕判中國侵略?

相關新聞

方祖涵/高尚、低俗,與爭議的開球文化

四月十五日洛杉磯道奇球場,負責開球是來自日本的嘉賓,一隻穿著道奇球衣的凱蒂貓。她揮了揮手,貌似可愛地投出一球,全場歡呼聲...

廖達琪/畫錯重點的廢監院修憲倡議

最近因為數名監察委員不當使用公務車,及監察院長陳菊因病請假近半年,是否應請辭?種種爭議浮上檯面,廢監院的倡議乃甚囂塵上,...

馬凱/教育崩壞至極 人才何尋?

台海風雲日烈,兩岸之爭,台灣已自俯視對岸的地位,進入與對岸互爭誰長的新形勢。在軍事力量上,不僅我們,連美國也早已失去絕對...

林中斌/中共廿大後習政翻轉

二○二二年十月的中共廿大決定中止清零,放寬控制。次月,疫情死亡飆升。習近平意欲暫緩放寬。新任總理—前上海市委書記「清零酷...

陳力俊/那些年 他們在柏林

在民國十二年至十四年之間,不期而然的,有一批留學生集中在柏林,他們求學的特色是先博而精。除了有很強的求知慾而外,還有想在...

陳亮恭/那抹午後清涼

盛夏時節的酷熱氣溫讓人煩躁,牆上浮動的光影也顯得慵懶。這時,冷氣悄然啟動,清涼的氣流緩緩散開,彷彿深山溪谷午後的那片陰涼...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