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志/到京都看櫻花的理由

今年春天我又來到京都賞櫻花,疫情後京都櫻花季的旅館費用貴的嚇人!好的旅館甚至價錢飆高三、四倍以上,而且全世界的觀光客都蜂擁而來。很多人就說,你為什麼要在櫻花季去京都?

我告訴他們,我有兩個理由:

一、谷崎潤一郎曾說:「看櫻花一定要去京都,不是京都的櫻花,看了也是白看!」許多地方都有櫻花,而且也開的很茂盛燦爛,我曾去看過韓國首爾的櫻花,美國華盛頓的櫻花,但是就是沒有京都的櫻花那麼有詩意,那麼的令人心動!京都的櫻花,美在有傳統黑瓦建築陪襯,有溪流小橋相伴,古都的優雅更添其氣質之美。

二、坂本龍一曾寫過一本書《我還能看到幾次滿月》,我也要說:「我還能看到幾次京都的櫻花滿開?」京都的櫻花雖美,卻是短暫!人生也是如此短暫,有如一瞬,因此要好好把握;雖然已經有多次到京都看櫻花盛開的美景,但是想到人生短暫,就更想珍惜把握每一年的花開。

今年我們為了更深刻地感受京都的春天,甚至大費周章地去鴨川畔,在櫻花樹下野餐。京都有一家稱為「Wife & Husband」的咖啡店,店家小小的,座位也不多,但是卻有出租野餐道具,包括野餐籃子、桌椅、咖啡壺等等,我們租了野餐道具,帶著附近買的豬排三明治,以及甜點,就浩浩蕩蕩地前往鴨川畔,找了一個有櫻花盛開的草地,開始春天櫻花樹下的野餐。

野餐是享受春天美好自然的最好方法。因此西方人也喜歡在氣候良好的時候,到郊外公園野餐,最有名的就是印象派畫家馬奈的畫作「草地上的午餐」,大家在森林草地上野餐,重點不是在品嘗美食佳餚,更重要的是,品嘗大自然的美好與清新。

在鴨川旁野餐,可以視為是一種關於春天的儀式,讓人可以盡情享受櫻花、享受春天,也享受大自然!是一種深刻的美學體驗,也是讓人內心美感重新甦醒的儀式。在那一刻,讓我想到以前課堂上背誦的唐宋詩詞,雖然以前國文老師只是要你背誦考試,從來沒有教你如何體會詩詞中的美學情境,但是在櫻花樹下,我突然了解到古代詩人的心境,感覺自己與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

有一天深夜,我獨自在高瀨川賞夜櫻,想到谷崎潤一郎所說的話:「悲傷的時候,看到盛開的櫻花,眼淚就流出來了。」那一刻真的有一種想哭的衝動,其實這種對於美的感動,就是一種「美感教育」,真正的「美感教育」不是學很多美學歷史與理論,而是實際去體驗美的事物,讓自己的心靈被美衝擊一下。

所以我一直覺得「春假」是非常重要的美學教育,不單單只是放假去玩耍,而是在春暖花開之際,到郊外去感受大自然之美,讓心靈被美感動一番。過去台灣的學校有不成文規定的「春假」,就是結合青年節、兒童節,以及清明節,串成一個連續假日,可惜後來教育當局覺得放這種假沒有必要,「春假」因此就被取消了!

「美」從來都不只是知識而已,「美」是需要去體驗、去感受,才能有更深的學習。其實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美感,只是長久以來的環境及教育汙染,讓美感被蒙蔽消滅;一個對「美」麻木不仁的人,如果能夠放個春假,到京都好好欣賞春天的櫻花,肯定可以喚醒他內心的美感,為生命添加許多感動!這種功效勝過待在學校課堂,聽長篇大論的美學課程。

日本西行法師在和歌中描述櫻花的燦爛,「若能選擇離世之日,我願在櫻花樹下,在春天的滿月時分死去。」如果有機會,一定要去京都看櫻花,京都春天櫻花的美景,就是會讓你有這種感覺。

(作者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野餐 櫻花季 京都

延伸閱讀

本週末櫻花滿開!日本「東北3大賞櫻名所」 北上展勝地賞櫻正美

神隱多日終現身 柯建銘京都「大休息」不忘「大成宮」

近5年最佳花況! 雲林土庫夢幻「羊蹄甲大道」粉紅花海大爆發 南洋櫻比櫻花更浪漫

TASAKI櫻花金捕捉春日璀璨光芒 最溫柔真摯的母親節禮

相關新聞

馬凱/教育崩壞至極 人才何尋?

台海風雲日烈,兩岸之爭,台灣已自俯視對岸的地位,進入與對岸互爭誰長的新形勢。在軍事力量上,不僅我們,連美國也早已失去絕對...

林中斌/中共廿大後習政翻轉

二○二二年十月的中共廿大決定中止清零,放寬控制。次月,疫情死亡飆升。習近平意欲暫緩放寬。新任總理—前上海市委書記「清零酷...

陳力俊/那些年 他們在柏林

在民國十二年至十四年之間,不期而然的,有一批留學生集中在柏林,他們求學的特色是先博而精。除了有很強的求知慾而外,還有想在...

陳亮恭/那抹午後清涼

盛夏時節的酷熱氣溫讓人煩躁,牆上浮動的光影也顯得慵懶。這時,冷氣悄然啟動,清涼的氣流緩緩散開,彷彿深山溪谷午後的那片陰涼...

葉匡時/台鐵高鐵人事案反映的問題

最近有個拍案叫奇的人事異動。高鐵董事長鄭光遠接任高鐵董事長才四個月後,改任台鐵董事長,與鐵路或交通運輸毫無淵源的史哲接任...

張延廷/台海兵推的覺迷與覺醒

邇來國內外軍事學者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中共由灰色地帶騷擾,逐步提升狀況攻擊我外離島,最終發動全面進犯,以威懾、脅迫...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