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黃呂錦茹涉「罷雙吳」連署作假檢方聲押失敗 裁定無保請回

鋒面接近午後雷雨開炸 吳德榮:下周二可望創今年最高溫 熱如「盛夏」

川普鬆口:對陸關稅可能降低 外媒指美中高層交流不順暢

馬凱/隱藏在缺工底下的深重禍患

馬凱
馬凱

台灣的勞動市場出現兩個嚴重問題:一是缺工日漸惡化,預估再過五年可能缺口高達四十萬人;二是低薪問題,尤其青年低薪,也隨著時間愈趨下流。這兩個問題既關係著經濟發展,更影響社會安全,已經到了不容再忽視的地步。

然而由於缺工問題最嚴重的旅宿業不斷訴苦,交通部正研擬仿造製造業,引進外籍移工以救其燃眉之急。此議甫出,勞工團體即期期以為不可,認為如此只是揚湯止沸,並不能根除因低薪而造成的缺工問題。勞工學者也頗有疑慮,擔心一旦破戒為旅宿業開了後門,可能引發「破窗效應」,其他服務業也會要求比照開放。

不過此類疑慮仍然只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潛伏其下的其實是更可怕的現實。最殘酷的現實,無寧是少子化與高齡化。台灣的出生率近年來迭迭下降,如今已居全球之末,且並無止息乃至好轉的跡象,顯示問題愈來愈嚴重。

這個問題我們曾多次論及,不斷強調這是國安問題,攸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奈何歷任當政者或無心,或無力,只做些虛應故事的表面文章,坐令情勢惡化至此地步。當然隨著少子化,勞動力不斷萎縮,尤其年輕勞動力特別嚴重,因而過去仰賴年輕人的工作即首當其衝。加以年來外送業飛躍成長,直播主亦成新寵,吸引眾多嚮往高薪、彈性、自主的年輕人趨之若鶩,更使傳統的工作乏人問津。

至於高齡化問題,隨著台灣的中高齡人口占比不斷升高,今年將步入超高齡社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廿%。但是一方面由於種種原因其中不少並不想留在職場;另一方面企業界對中高齡勞工十分不友善,據統計,四十五歲到六十五歲勞動者近卅九%被迫離職,第二次被迫離職者更逾四十三%。即使未如是,中高齡勞工在職場備受歧視,而且難以獲得適當的成就及報酬。這與韓日等國大相逕庭,因而勞動參與率也大有不如。

除此之外,人數與男性勞動者相近的女性勞動者,其勞動參與率亦去韓、日、美歐等國遠甚。在傳統文化要求女性養兒育女、操持家務及奉養父老的影響之外,台灣的職場對女性的不友善反而更大。首先,一旦生育,請育嬰假離開職場後即難以重回。其次,企業的托嬰設施及安排普遍欠缺,幼兒園等也構成沉重負擔。這一方面減損生育意願,另一方面使有兒女的女性勞動者難以兼顧職場與家庭。同時,台灣職場仍有存在明顯的對女性的歧視,不僅報酬不平等,而且升遷常有天花板,令其有志難伸。因此在卅歲之後的勞動參與率即直接下滑,遠遜韓、日、歐美。

中高齡勞動者及女性勞動者無法充分投入職場,單單此二者即足以造成巨大的缺工問題。但此二者又涉及政府的無力及職場的陋習,其嚴重性遠過於區區數十萬缺口。

若從行業別觀之,服務業尤其旅宿、餐飲等問題最嚴重而迫切。而其根本原因則在於服務業勞工報酬遠低於其他行業,不但不見改善,還連年惡化。這又涉及其發展停滯落後,競爭力低下。若不釜底抽薪謀求補救,的確,引進移工不僅揚湯止沸,而且隱藏病根,只會任令問題惡化。(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中高齡 職場

延伸閱讀

萬物齊漲凍末條了 元宵吃湯圓嘉義老眷村風味劉湯圓店漲價

台灣人口數連續49個月「生不如死」 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19.2%

2失聯移工偷車被查獲持有槍彈 法院判6年至6年4月

學生人數減少逾半少子化還會更慘 北港國中轉型實驗學校拚生存

相關新聞

李清志/到京都看櫻花的理由

今年春天我又來到京都賞櫻花,疫情後京都櫻花季的旅館費用貴的嚇人!好的旅館甚至價錢飆高三、四倍以上,而且全世界的觀光客都蜂...

洪蘭/幫助別人 獲得快樂

一位朋友突然來訪,說疫情開始時,她的兒子正在念大四,因疫情那一年幾乎沒有去校上課,連畢業典禮也不能參加。畢業後也不能出外...

葉匡時/用包容開放的心態接納各方人才

引領台灣半導體與IT產業的重要人物張忠謀與林百里,都不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張忠謀是中國大陸出生長大,在美國完成高等教育後...

陳力俊/世局紛亂與領導人讓人失望

近年來,國際局勢日益動盪。二○二○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被稱為「百年大疫」;歷時三年,造成近七億人感染,超過七百萬人死...

魏國彥/中共來訂正我們的能源政策?

戰爭以傷害對手為手段,以取勝為目標。至於傷害到什麼程度,端視對手與自己的關係,深仇大恨的往死裡打,以毀滅為終點;而兄弟鬩...

廖元豪/好想贏韓國

韓國憲法法院於四月四日,以全體一致八比零的判決,宣告尹錫悅的彈劾案成立,即刻罷免。回首來看去年十二月的戒嚴解嚴荒謬劇、韓...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