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公務員之死認定肇因謝宜容 調查小組曝「最後一根稻草」時間序

獨/反洗錢卻涉洗錢 陳梅慧老闆XREX蕭滙宗任這職務監管同行惹議

地表最強戰車要來了 M1A2T全面解析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電子時報董事長黃欽勇最近在臉書貼文,記載他在歐洲參訪了德國蔡司公司以及賓士汽車博物館的行程與心得。他覺得訪客可以從中領悟到科技文明的變遷,也可以更瞭解德國工業的發展歷程,並希望台積電可以借鏡這兩家公司蓋一座半導體博物館,介紹台灣的傳奇。我非常同意黃欽勇的看法,但事實上,台積電已經有個企業博物館—台積創新館,只是比起蔡司或賓士的企業博物館,台積創新館的規模與內容可能遠不如黃董事長的期望,應該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企業博物館指的是企業出資支持設立,以介紹該企業的發展與經營為主的博物館。這個博物館除了保存與記錄該企業的歷史、文物外,也應該具有相當程度的教育功能,同時可以藉著博物館與訪客的交流互動,進而建立起企業的良好形象。因此,優質的企業博物館除了具有公益性質外,也有企業長期發展的策略意義。早期台灣的企業因為規模不大,資源有限,有些企業雖有企業博物館,但規模畢竟比較局限,如黑松飲料博物館等,但他們多少留下一些台灣產業發展的珍貴紀錄,仍然具有重要的傳播與教育功能。

隨著台灣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已經有些企業博物館具有國際級水準,例如巨大集團於二○二○年對外開放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該博物館除了介紹巨大集團在自行車產業的發展歷程外,也介紹了整個自行車產業的發展史、自行車的物理原理、工藝製造過程、騎行自行車的虛擬體驗等等。民眾在參觀這個探索館後,不但可以瞭解自行車產業的發展,也可以激發起對自行車騎行的更多喜好,進而有利於自行車產業以及巨大集團的經營發展。另如成立於二○○八年的長榮海事博物館,雖然陳列比較靜態,也具有相當規模,對推廣海事教育頗有幫助。

國際大型企業設有企業博物館的不在少數,除了蔡司、賓士,如康寧、BMW、福特汽車、可口可樂、日本鐵道、IBM、微軟等企業都有頂級的企業博物館。這些博物館承載著其企業的發展歷史紀錄、理念以及未來的願景等,除了具有教育、典藏、研究及與社會大眾溝通互動等多方面的功能外,常常也是遊客的打卡熱點。

台灣有不少企業是從企業經營的直接效益出發,而設有類似博物館的觀光工廠或場域,如華陶窯、台明將玻璃館、葛瑪蘭威士忌酒廠等。與企業經營相關,但與經營效益不很直接連結,而是具有更多公益性質的企業博物館,除了前述的自行車文化探索館與長榮海事博物館外,還有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台塑企業文物館、郵政博物館等。這些企業博物館也都具有相當的內涵與規模,但是訪客似乎有限,有賴更積極的宣導。我在交通部服務時參與規畫桃園航空城,曾希望能擴大桃園機場公司的航空博物館,使其成為一座國際級的航空博物館,這幾年來物換星移,不知道未來台灣是否能有像樣的航空博物館?

過去二十年來,台灣的高科技電子業如台積電、廣達、鴻海等都已經是深具國際影響力的大企業,卻還沒有一個真正具規模,足以與企業影響力匹配的企業博物館。或許台積電等國際級高科技電子業公司可以多瞭解蔡司、康寧等國際級企業博物館的內涵與運作,為台灣立下另一個傲人的典範。當然,除了高科技電子業,百工百業中只要具有一定歷史與規模的企業,都可以從社會公益與自身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設立足以傳世的企業博物館。(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博物館 台積電 自行車

延伸閱讀

高雄景點缺親子共乘自行車 YouBike「違法載童」亂象多

影/計程車深夜撞同向自行車 騎士搶救至凌晨仍不治

昔日秘書變館長 陳登欽領台博館往公共化邁進

任天堂博物館京都全新開幕!重拾童年回憶 體驗獨家遊戲設施

相關新聞

馬凱/如果護國神山被搬走

台積電做為台灣的護國神山,絲毫不為過。因為在其領軍下,半導體於總出口中已占有四成,貿易順差占比逾半,民間投資的兩成,國內...

薛承泰/教改三十年成就了什麼?

四十年前我考取獎學金負笈前往美國念書,在飛機上我仍在懷疑這是真的嗎?從念小學開始,放學後我就要幫父親顧店,在寒暑假期間擺...

魏國彥/我們都年輕過──致瓊瑤、劉家昌

劉家昌與瓊瑤相繼離世,世代的圖標正向宇宙的黑洞墜落,流星離去,在銀河的邊緣畫下最後一道光瞬;我們的世代,一去不回頭!我愴...

楊渡/香格里拉的唐僧肉和蜘蛛精

先說一個有趣的故事。二○一三年我和王晶文,跟著大陸作家野夫一起去川藏線旅行。旅途最後到了香格里拉,詩人朋友默默在那裡開一...

楊志良/當前健保改革最重要的三件事

賴清德總統拋出健保改革議題,他雖然是醫生,但完全不懂健保,是個大外行。

盛治仁/網路常互嗆 兩岸年輕人互看不起

日前受邀在「遠見高峰會」評論一個很有趣的民調,由《遠見雜誌》、新加坡《聯合早報》、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及香港浸會大學新聞...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