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總預算決戰 經濟部補貼台電千億 藍白全刪

不甩全球暖化!川普政府再度退出巴黎協定

嘉義6.4強震「緊急成立EOC」高鐵今全線正常營運

張延廷/全球核戰風險升高

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其治國戰略不但牽動國際格局及世界經濟,亦直接影響美國霸主地位,尤其俄烏衝突、中東衝突持續,讓多數美國人深感焦慮,促使已開發國家朝極端民粹國家主義復辟,儼然已成趨勢。不僅美國,許多歐洲國家新領導人也有「保護主義」意識。川普一再強調「美國優先」,將迫使台灣付出更多寄人籬下的代價以維持現狀。

俄烏戰爭僵持,直接損及美國領導北約組織的威信。不久前《美國新聞與世界》與賓州大學合作的研究顯示,被視為擁有最強大軍事實力的國家,俄羅斯晉升第一名、美國竟退居第二,這包括運用核武戰略力量的潛在選項。普亭不僅展現核動力水下魚雷和「海燕」核動力巡航飛彈,並表示這兩種核武都具有無限射程。同時,俄羅斯亦通過測RS–28「薩爾馬特」新型洲際彈道飛彈,明顯擴大蘇聯時代洲際彈道飛彈的射程和攜帶能力。

長年來歐美軍事學界均明白,從前蘇聯時期迄今,俄羅斯在其武裝力量使用準則中,一直明載「發動一場傳統戰爭時,如投入十個機械化師仍無法拿下對手,就有使用戰術核武的權力」,這也是普亭自俄烏開戰以來數度提到使用核武,甚至不惜動用戰略核武;其屢屢展開演習,企圖藉以恫嚇歐洲和美國,若歐洲戰略前緣仍對俄羅斯壓迫,已有與之「魚死網破」的決心,這是北約最為忌憚之處。

中國大陸邇來亦首度公布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旅演練畫面,美國國防部所發布《二○二三年中國軍事力量報告》研判,中共積極庫存包括東風–26在內的各型中長程彈道飛彈,其中東風–26系列總數已超過二五○枚。另外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表示,從詹氏防務網站公布資料分析,中共火箭軍至少已編成七個旅裝備東風–26系列飛彈,其部署地點遍布中國大陸多處戰略要地,凸顯實現從「區域覆蓋」到「全疆覆蓋」,並延伸至「第二島鏈」精準打擊目標的戰略部署。

檢視中共領導人的軍事思想,從毛時代末期喊出所謂「早打、大打、打核戰」以降,便傾全國之力發展戰略核武,積極擴充「第二砲兵」戰力,逐漸演變成今日「火箭軍」的作戰序列和規模。江澤民時代某上將高官不諱言表示,中共在面臨西方核武威脅時,不惜用西安以東半壁江山換取美國全國國土!只要在國防安全和領土完整備受威脅時,中共就可能展現戰略核武「首戰用我、用我必勝」的手段。

英國國防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行的期刊《The Military Balance 二○二四》指出,當前美國正面臨財政問題和工業能力衰退等國力發展問題。美國海軍現正面臨艦隊運作需求、預算和造船能力的限制;參照二○一六年,美國海軍設定了打造三五五艘水面作戰艦隊的目標,截至今年,美國海軍艦隊規模依然不及三百艘,爾後將很難再應對歐、亞兩方面同時的軍事對抗。

從二戰歷史觀察,核武是人類共同浩劫,其影響絕非止於某一地區的衝突,而是必須由全人類共同承擔的淒慘後果。戰爭從來都不是理性選擇,對美國資本主義國家而言是一門生意,但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被國際孤立的地區軍事強權,則是展現其民族主義的終極猛藥。現今不僅五個常任理事國皆是核武強權,就連印度、巴基斯坦、北韓、以色列、伊朗都已是擁核國家,在誰都不願低頭示弱的戰略壓力下,核戰的風險不能過度樂觀,兩岸軍事衝突的風險也不能等閒視之。(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教授)

彈道飛彈 核武 美國

延伸閱讀

川普拜登有望同框…台積電亞利桑那廠下月開幕 外媒曝2巨頭也將出席

美債殖利率將隨債市恐慌指數回落? 專家:川普利空輾壓Fed降息利多

國防部:美國2024財政年度提供台15億美元無償軍援

多款現役裝備亮相! 中共海軍將首次實裝參加珠海航展

相關新聞

嚴震生/川普的昭昭天命

川普就任前,就在國際社會吹皺一池春水。原先最令人擔憂的關稅及貿易戰,仍然箭在弦上;他想要再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的計畫,也不...

施振榮/以王道思維開採台灣「未來礦」

我所談的「王道」,最重要的就是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在地球上有許多天然礦產(如黃金、石油),但這些礦產長年存在地底下,要彰顯...

陳立恆/離火之上的時代精神

新年伊始,天下詭變。

陳力俊/親身經歷故宮文物南遷的故事

甫新啟用的清華文物館,邀請攝影大師莊靈於近日演講「故宮文物南遷故事」。莊靈先生為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莊嚴先生哲嗣,隨著文物...

王正方/佛里曼對美中關係的建議

紐約時報資深專欄作家佛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曾獲三次普立茲新聞獎,他倡導中立、新自由主義,深...

方祖涵/殘酷野火與冷淡人情

洛杉磯公羊今年球季遭遇許多挑戰,從一勝四負戰績開季,幾乎不被任何人看好,最終竟然拿到十勝七負,不但成功晉級季後賽,更拿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