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12強賽/南韓爭議轟不能申訴 蔡其昌提控訴:該爭取的要爭

天兔颱風最新風雨預測出爐 明1縣市達颱風停班課標準

廖達琪/民主的代價

中華民國一一三歲的生日剛過, 大家還在解讀賴清德總統國慶演說的意涵及預估可能的影響,雖各方有所不同,但評論上似仍有一共識,即他的雙十演說比五二○就職演說,似乎更向中華民國靠攏,且還承認了革命先烈奮鬥努力的這段歷史!不過僅一次演說,很難改變大眾的既定印象,賴總統也清楚點出,無論喜歡稱呼我們自己的國家是中華民國、是台灣、還是中華民國台灣…;顯見在國家認同這一塊,從名稱到內涵,離共識頗有距離。反而跨越政黨意識形態,比較有共識的是「民主」這一詞彙,不僅民進黨籍的賴總統在前後演講提了許多次民主,代表民意的國民黨籍立法院院長也在國慶演說中, 提出「自由民主是我們的寶」這樣的金句。但民主這個珍寶,要落實得付出代價。

民主作為一種值得追求奮鬥的價值,如賴總統文告所說,要拋頭顱、灑熱血、犧牲性命,民國才如斯建立。但即便換了「民國」的招牌,實質的民主也不會翩然降臨;軍閥割據、內憂外患、共黨竄起,書寫民國的困境;地大人多、教育低落、階層思維、悠久皇權,再再劫持以「民」為「主」的概念及制度的落地,遑論生根。即便在台灣,客觀情境有大幅改變,主觀追求民主的意念亦有強化,民主化過程流血較少,但不少人仍得付坐牢的代價。這還只是追求「民主」這一抽象概念的過程;到了民主真正入懷,搭建起以民為主的制度架構,也為國際所承認甚且稱道,價值的維繫成為價格的付出。因為民主的落實及持續,最淺白的說法或是孫中山說的「讓人人做皇帝」!若真如此,溝通決策的成本、生活需求的滿足、安全出入的維護等等,所費絕對不貲!

比如歐盟的組成,且不說其背後的企圖,但為要讓歐洲大小不同的國家願意加入,又要能維持民主價值,在歐洲議會這一代表民意的機構,共同的語言就是所有成員國的語言;現有廿七國,就有廿七種,在議會發言可自在用母語,因議會為每個議員備有同步翻譯;單單這樣的設備及人員聘僱,花費就不少,但還是力求平等對待,而這僅是保障每一議員權益所需費用的一小塊。

再如比利時,該國長期有統獨問題,南方的法語區頗以自己的語言文化為傲,並不願屈就北方荷蘭語區的主導;而北方較富庶,工業較發達,也長期追求較大的自主權,且有主張甩掉南方的分離運動,南北方常鬧得不可開交。要維持同一國名下的民主體制,解除分裂危機,就是讓各自擁有準國家體制,有類邦聯的安排;比如中央政府部會各有一套,也各有議會,雖然仍維持聯邦議會,組成聯邦政府(常組閣失敗),轄區則限於首都布魯塞爾。這種多層次政府組織的安排,當然代價高昂,且不僅是政治層面,社會、學術文化面,牽涉公民利益,都要複製至少兩套。比利時歷史悠久,列名世界百大的魯汶大學,老校區位於北方靠布魯塞爾,一九七○年代在南方耗巨資另蓋新魯汶,這也是以巨大花費解決紛爭、滿足需求,來維繫民主的事例。

台灣各黨都強調民主,且視為台灣被世界看到、看重的旗艦品牌;但我們內部分歧確實不小,國家認同不一,中央地方分權、分錢不公,南北及東西發展不均,政黨支持者的態度極化等等。執政黨如只口說民主,不付代價來維繫,或會讓民主逐漸脆弱衰退;同樣,在野黨想要落實監督執政或推動主張,怕是要付出比口頭說說更高的代價,才能達標吧!(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榮譽教授)

延伸閱讀

台中市府邀請比利時台北辦事處長馬徹 拍攝購物節影片

抗議共軍軍演 民進黨團:賴總統談和平 中國卻秀肌肉

中共軍演 府開國安會議籲中國理解總統國慶演說釋善意

共軍宣布再展開圍台軍演 國防部:已派遣兵力捍衛主權

相關新聞

葉匡時/期待台灣多些國際級企業博物館

電子時報董事長黃欽勇最近在臉書貼文,記載他在歐洲參訪了德國蔡司公司以及賓士汽車博物館的行程與心得。他覺得訪客可以從中領悟...

薛承泰/國發會預告未來的噩夢?

國發會每兩年的人口推計公布了,有一些關於台灣的未來值得大家關切。一、二○二八年將脫離人口紅利,也就是工作年齡人口(十五至...

余淑美/每年100億 可為稻米產業做什麼?

最近為了政府每年約一百億的稻穀公糧收購價格是否調漲,立法院與農業部意見僵持不下。仔細探討,雙方都有理,但是都無法解決長久...

廖元豪/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

美國大選結果揭曉,實際上成為「川普黨」的共和黨不僅拿下總統與國會兩院,更在普選票上取得多數支持。各地眾多關注民主、平等、...

張延廷/全球核戰風險升高

川普重新入主白宮,其治國戰略不但牽動國際格局及世界經濟,亦直接影響美國霸主地位,尤其俄烏衝突、中東衝突持續,讓多數美國人...

闕志克/川普吸票的魔力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創下了多項「歷史唯一」紀錄:公然試圖阻止政權和平轉移、在候選期間被陪審團判定犯了三十四項刑事重罪、在任...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