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後悔從年輕時輕忽這件事 汪建民8月底拄拐杖錄節目畫面曝光

打靶中槍送醫後不治…清泉崗士兵為家中獨子 父母傷心盼查明事發原因

葉匡時/柯文哲起落的省思

叱吒台灣政壇整整十年的柯文哲,因為京華城案而被羈押,雖然他尚未被定罪,但他還有不少其他爭議案件未了,人設已經大大崩壞,許多支持者也棄他而去。坊間已有很多評論柯這個人的品德、行事風格、未來出路等等的報導,我就不在此湊熱鬧了。台灣從解嚴之後的歷次選舉,已經出現過好幾位政客「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何以如此?做為選民的我們,可否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是不是我們太容易感情用事,以至於一再誤判政客呢?

選民之所以不再支持某一政客,有可能是這位政客忘了初心,背叛了對選民的承諾;也可能是時代環境變化,他不知與時俱進而被選民拋棄。但以柯文哲為例,姑不論柯的是非對錯、能力高下、有罪無罪等問題,那些原本熱情支持柯,現在卻義正嚴辭批判柯的選民們,應該不會認為是柯沒有與時俱進,而會認為是柯忘了初心,背叛選民吧?然而,這些選民是否想過一種可能,那就是柯並沒有變,而是自己當初誤判了柯?且先不去論證柯是否忘了初心,我們可否虛心地反求諸己,如果是當初誤判了柯,為什麼會誤判了柯?

大致來說,影響選民投票傾向的因素可以分為感性與理性兩大類。族群、政黨、性別、年齡等是感性因素,政客會希望透過這些因素,與選民建立感情上的連結與認同,來爭取支持。很多政客在選舉文宣中,會把他的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等各級學歷一一臚列,而不僅是列出最高一級的學位,無非就是希望透過校友連結,來爭取更多的感性認同吧。理性因素指的是與情感認同無關的因素,如學經歷、成就、能力、品德等屬性。選賢與能的政治理想,在於選民能否減少感性因素影響,理性地評量候選人的能力與德行。

除了這兩類影響因素外,選民在投票決策時,也很容易受到三種認知心理的影響。一是「月暈效應」,選民因為高度認同候選人的某一特質或政見,而忽略了候選人的其他特質。例如,許多人看到柯文哲說話直白坦率,就認為他是誠實正直的人,並延伸認定他有能力領導複雜的行政體系。其二是投射效應,因為我們心理上的某種強烈期望,而投射在候選人身上。例如,因為現有的政客不符合我們對聖君的想像,於是對一位素人有特別高的期待,認為他就是不世出的聖君。第三是從眾心理,也就是「西瓜偎大邊」的心理。很顯然,這三種認知心理行為都不符合理性決策的原則。

我相信那些原本支持柯的人,有不少是在理性地思考如何可以使台灣更好。他們痛恨兩黨惡鬥、難以接受貪汙腐化,希望能找到超越藍綠的廉潔領導人與政黨。柯文哲是在這種群眾期待下捲起千堆雪的。可以說,這些支持者當初的決定並非傳統的感性認同。但是,他們是否客觀理性地分析過,從支持柯到反對甚至討厭柯,究竟有多少因素可以責怪柯忘了初心,又有多少因素應該責怪自己當初決策不夠理性,誤判了柯呢?柯文哲的起落只是台灣民主政治歷程的一個案例,如果選民可以把每次選舉或公民參與當作一次自我學習的機會,秉持虛心的態度,更客觀理性地分析政客的言行,降低感性因素的影響與認知心理的偏誤,不但可以提升個人的決策能力,也可以改善台灣民主選舉的品質。但願柯文哲的起落,可以讓更多人省思,如何能更有智慧地評價政客。

﹙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柯文哲

延伸閱讀

小草這次集結…20人!在台北看守所外靜坐挺柯

「慶祝」柯文哲被收押 婦衝柯媽家放鞭炮辱「養出貪汙犯」下場曝

柯不提抗告…那誰來代理主席呢?黃國昌給出答案

柯文哲為何不提抗告?周榆修:用實際行動槓上檢調

相關新聞

盛治仁/透過面試認識自我、找合適職場

透過面試找到適合的工作夥伴是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環。過去我的舊觀念是面試無從準備,就是臨場發揮,讓召募者和面試者能有些履歷文...

陳冲/金融中心放榜 Jeffrey Garten再失準?

誰是Jeffrey Garten?美國經濟學教授、國際貿易專家,曾在柯林頓總統任內擔任商務部次長,離職後出任耶魯管理學院...

李清志/提前退休的理由

有人說:「你退休了,是不是閒閒沒事做,每天睡到飽?」

陳立恆/沒有問責,何以談民主?

九月份的世界各國都在美國總統大選與聯準會升降息的各種消息間輾轉反側。

辛翠玲/金磚貨幣體系的願景與現實

今年的金磚峰會即將於十月下旬在俄羅斯喀山登場。長期力倡金磚貨幣與去美元化、也是此次峰會地主國的俄羅斯,將貨幣金融合作列為...

王正方/悟空惡戰二郎神

3A電子遊戲《黑神話:悟空》風靡電子遊戲市場,發行至九月中下旬時銷量已突破兩千萬套。世界各地的電玩暢銷榜,中國大陸、泰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