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央補助無章法 鐵路立體化拖垮地方財政

陳亮恭/劍橋星空下的馬太沉思

在劍橋大學莫德韋爾天文台,年輕的研究生喬瑟琳.貝爾專注地分析著一連串規律出現的無線電波數據。她的眼中閃耀著探索未知的興奮。在這些看似平常的數字中,她捕捉到了一個奇特的無線電信號,一個來自宇宙深處的神秘脈動。這個發現在日後引發了巨大的迴響,當時的她可能未能覺察到這一點。

幾年後,一九七四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馬丁.賴爾與安東尼.休希許因無線電天體物理學的開創性研究而獲獎。這項研究的核心正是喬瑟琳首先發現的那個信號,後來被證實為脈衝星。休伊許一開始將此訊號視為外星文明,但喬瑟琳正確將之判斷為脈衝星所釋放的訊號。然而,作為一名研究生,她的貢獻並未得到諾貝爾獎委員會的認可。面對如此的爭議,喬瑟琳本人說道:「如果他們將諾貝爾獎頒給研究生,將會貶低諾貝爾獎的價值,除非面對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但是我並不認為這件事符合這種情況。」

這一幕彷彿是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墨頓於一九六八年提出「馬太效應」時的預言。墨頓指出:「相對於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聲名顯赫的科學家通常得到更多的聲望,即使他們的成就是類似的。例如,一個獎項幾乎總是授予最資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研究生完成的。」

「馬太效應」源自於古老的聖經寓言故事,一位富人出國前依照能力分別給三個僕人五千、兩千、一千金幣。回國後,前兩位僕人因為經商與貿易而使財富倍增,而第三位僕人只是將錢埋在地下避免損失。富人大力讚賞前兩位僕人,並給予更多權力,卻斥責第三位並奪走他的一千金幣交給能力最好的僕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這是《馬太福音》的記載。

「馬太效應」在經濟領域充分體現,產業發展總是強者愈強,即便在相同的投資報酬率下,資本雄厚的富人與一般人累積的財富差距會更形擴大。「馬太效應」在教育現場也很明顯,學童若能愈早獲得閱讀與表達能力,通常也會提升成人後的成功機會;反之,學童若沒能及早掌握相關能力,可能造成長期知識和技能的逐步落後,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閱讀與表達能力以外的表現,避免以單一價值觀界定學生的表現。

雖然「馬太效應」深植於社會結構中,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接受。反之,社會應該積極尋求破解之道。從「馬太效應」的觀察得知,人們每獲得一點的成功,就會產生累積優勢,增加其達成下一個成功的機會,而這也是破解「馬太效應」的策略。首先,社會需要更重視多元價值,認可並鼓勵多樣化的才能和成就,為不同類型的知識和技能提供發展空間。其次,為政者應致力創造更公平的機會,為每個人提供成功的基本條件,縮小貧富差距。個人層面上,則需培養韌性,學習在逆境中保持信心,避免固守既有的成功模式。

在高度競爭的世界中,我們既要理解「馬太效應」的機制,更要有勇氣挑戰之。創造更加包容、更具活力的社會,讓每個人的潛力都能充分發揮與成功,在人工智慧衝擊社會的時代,更需要支持多元價值的成功模式,開創更多領域的發展,創造成功的機會將能有效減少「馬太效應」的負面影響。(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成功 諾貝爾獎

延伸閱讀

凱米颱風釀災!福順輪傾斜9人疑棄船失聯 交通部長下令積極營救

諾貝爾獎得主孟洛5月辭世 女兒親揭母親默許繼父性侵

澎湖漁船金門外海作業 傳遭大陸海警強行登船檢查帶回

國科會主委吳誠文:盼任內培育第一位本土諾貝爾獎得主

相關新聞

王文華/人生的手排檔

如果人生是一輛車,開手排還是自排比較過癮?

闕志克/哄抬物價的串通演算法

在接受民主黨提名成為總統候選人的演說中,賀錦麗宣布上任後將積極禁止食品雜貨商哄抬物價,這樣的政見民粹味道很濃,但不失為紓...

馬凱/超韓趕以的夢想美中不足

我們向來好與日本、南韓拼比所得高低。因為曾高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日本,多年來遙遙領先台灣,我們根本不敢望其項背。近四十年...

林中斌/美國兩黨 調整對中 兩岸新局

八月底,美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赴北京見王毅。這是二○二一年三月以來中美雙方公開和私下會面的第七次。相較首次見面針鋒相對後一...

廖元豪/大法官人選該有政治考量嗎?

憲法法庭有七位大法官將在十月卅一日任滿,賴總統在八月卅日提名七位繼任人選。立法院必須在兩個月內完成審查,那該怎麼審?現在...

葉匡時/柯文哲起落的省思

叱吒台灣政壇整整十年的柯文哲,因為京華城案而被羈押,雖然他尚未被定罪,但他還有不少其他爭議案件未了,人設已經大大崩壞,許...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