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蘭 /別把記憶外包給電腦
期末考結束後,有位同事拿了份考卷給我看,請我辨認考卷上的字。我看了大吃一驚,這哪裡是人寫的字,鬼畫符也比它好認些。同事苦著臉說,現在學生寫的字愈來愈難認,有時連學生自己都不認得。書法本是我們中華文化的精髓,但是現在學校不重視,家長也認為有電腦可以打字,何必再練字,孩子只要會簽自己的名字就夠了。他很無奈,特來找我舒悶,因為我常勸他不要把課堂的情緒帶回家。
其實字還是要練的,求人不如求己,機器會不如自己會,萬一停電或沒有電腦時,怎麼辦?何況大腦在寫字和打字上,活化的程度不同,因此學習的效果也不同。
有個實驗是用腦波儀(EEG)去測量卅六個大學生用手抄筆記和用電腦打字時,大腦活化的情形和學進去的程度。結果發現手寫時,大腦活化的比較多,因為大腦要轉換耳朵聽到的音到代表那個音的字的形象,就動用到了聽覺皮質和視覺皮質;為了要把它寫出來,又要動用到那個字的筆順動覺,同時手指還要精準的控制著筆觸,字才寫得好,這些都會強化大腦眼手協調的神經連接。又因為語速比寫速快,手無法及時寫下老師說的每一個字,一旦聲波消失,訊息就不見了,所以還必須先聽懂了才用自己的話寫下來,因此腦動得多,記憶的痕跡就較深,學習的效果就比較好了。
打字是機械性的動作,只要聽見字音,轉換成對應的字母即可,打字打得快的人是可以逐字記錄下老師講的話到電腦中,但卻不一定有把它登錄進他的大腦中。因為兩者活化的神經迴路不同,處理的深度也不同,因此,同樣上完一堂課後,手寫組的回憶成績比打字組好。
看到人類愈來愈依賴電腦來生活,的確有些令人擔心,因為大腦是用進廢退,不用會失去功能的。二○二○年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做了一個實驗,他們事先調查五十名年輕人使用GPS駕駛的經驗,然後測試他們在沒有GPS輔助的情況下,空間的能力如何。結果發現愈常使用GPS的人在空間能力的測試中表現愈差。
三年後,研究者再度聯繫上其中的十三名受試者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這段期間使用GPS最頻繁的人,空間能力比三年前的下降幅度更大,表示過度依賴3C產品的會導致人類大腦功能的下降。現在已經有很多學生連自己父母的電話號碼都不記得,因為只要一按鍵,手機便會自動撥出,不需要動腦了。
電腦網路的連接只是網址的連接,跟大腦神經元的連接完全不同。大腦神經迴路的建立不但讓我們存取記憶,它還是我們的記憶。當我們把記憶外包給電腦時,我們就送走了心智很重要的一部分,久而久之,可能連自己是誰也送走了,因為美國心理學家William James說,神經連接就是記憶,記憶就是你,沒有了記憶的連接,你就不知道你是誰了。
AI帶給我們方便,但我們不能讓它取代我們的大腦,凡是電腦會的,人自己一定要會才行,不然我們就受制於它了。
(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