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明年國防預算增400億元創新高 多為美軍售提前付款

林中斌/中國經濟 表象疲軟 科技飛騰

林中斌
林中斌

七月十一日某台灣媒體標題:「消費者指數趨近於零,生產者物價指數連續廿一月下跌,中國通縮陰霾揮之不去。」

中國資金外逃、失業嚴重、房貸危機無底洞、經濟成長一蹶不振。這是我們熟悉的媒體圖像。

意外的是五月廿五日《經濟學人》標題「令人一驚」(Quite a Shock)的報導:「中國去年外來投資跌至卅年谷底,但已開始反攻。目前中國出口已逼近最高紀錄,對外投資達八年來最高峰。」

五月廿二日《紐約時報》報導:中國掌控全球八十趴乾淨能源的供應鏈,而美國掌控幾乎為零。六月廿二《經濟學人》報導:中國太陽能產量自從二○二一年以來以增加三倍,目前是全球其他國家總量的五倍。

六月八日《經濟學人》報導:今年四月,中國成為全球政府核准量產飛行車(電動垂直起降機eVTOL)第一個國家。其全球模式種類,中國占五十趴,美國十八趴,德國八趴。

六月廿五,嫦娥六號太空船成功登陸月球背面並採樣岩土返回地球,為人類創舉。

中國經濟衰退的現況下,卻科技飛騰,根源何在?

「中國製造二○二五」是二○一五年五月北京宣告的國家科技躍升目標,做得到嗎?當時懷疑者眾。意外的是,美國大企業Google的老闆Eric Schmidt卻說:「中國二○二○年將趕上我們,二○二五將超越我們。」(國防新聞Defense News,二○一七年十一月六日)

更意外的是,中國二○二五的目標,二○二四已達到了。英國的《經濟學人》今年六月十五日封面文章〈中國科學的崛起:西方該歡迎或憂心〉,宣告中國已成科技的超級強國。要點如下:

●從植物生物學到超導物理,中國已成為主要的科學動力。在某些方面,它已超越美國。

●每年影響力大的科學論文發表數,二○○三年美國是中國的廿倍;二○一三美國是中國的四倍;二○二二,中國超越了美國和歐盟的總和。

●科學研究的出產量,全世界前十名大學裡,中國占六到七所。

●「清華大學是全球第一名科技大學」,牛津大學高等教育學教授Simon Marginson如是說,「那成就真驚人,是他們在卅年內做到的成就」。他還說:工程學是中國強項,是中國發展軍事科技而帶動起來的。

●鈣鈦礦(perrovskite)比矽(silicon)在轉換陽光成電流上更有效。這方面研究,中國已居主導地位。中國化學家已經可以從海水提煉氫,然後電解、發電。在中國東南沿海,中國已經有飄浮的氫能源太陽能發電廠(hydrogen farm)。

●自從二○○○年來,中國研發經費已增加了十六倍。

●從二○○○年至二○一○,六百萬中國學生出外留學。但是二○一○以來,海歸人數超過留學人數。中國現在科研人數超過美國和歐盟的總和,而且海歸學者論文發表數是留外學者的二點五倍。

●研究人工智慧(AI)的中國學生,在二○一九年,卅四趴留在國內;到二○二二,留在國內的占五十八趴。

●西方認為專權政體妨礙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這個說法就硬科學來說並不成立。在長期深耕的科技實力推動下,中國的經濟會持續疲軟嗎?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著有《偶爾言中》)

國防部 經濟衰退 美國

延伸閱讀

「台灣」成美大選關鍵字 國民黨重申朱立倫2D戰略

白宮劍指晶片業、川普要台付保護費 亞股走勢分歧

掀演講高潮!批美充斥廉價勞動力 范斯:明年在白宮慶祝母戒毒十周年

川普要台保護晶片「付錢來」遭國務院打臉!川普怎氣成這樣?被指某企業當年讓他淪笑柄

相關新聞

盛治仁/距離「沒人該為認同道歉」有多遠

我很喜歡聆聽精彩的演講,不論主題是政治、商業或是其他主題。這次民主黨代表大會歐巴馬夫婦的演說就讓我印象深刻。通常在這樣的...

薛承泰/忽視家庭的代價何止千億?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

楊志良/柳營奇美的典範

其實不只柳營奇美,整體奇美醫院,都是台灣醫院的典範。因為在許文龍董事長的領導下,全部的醫院資產都隸屬於奇美醫療財團法人,...

楊渡/98%的中華美學

攝影家關曉榮曾寫過一本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意指原住民族在台灣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口,他們在漢人占九十八%的台...

方祖涵/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甫結束的威廉波特少棒總冠軍賽,是近十年全美收視率最高的一次。桃園龜山代表隊雖然在延長賽飲恨輸球,在比賽中展現無比韌性,穩...

周行一/先做人生理財規畫再投資

八月四日及五日發生了小股災,兩天之內台股跌掉了二八一一點,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投資人未預測到這個小股災的發生而承受了損失,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