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用音樂挑戰獨裁者!巴西82歲傳奇音樂家來台灣

張延廷/必須突破保守國防思維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法新社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法新社

張延廷
張延廷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不久前表示:印太各國新的匯合正在製造更強大、更具韌性且更有能力的「夥伴關係架構」,這正在定義印太地區的「新安全時代」。而選在「中共聯合利劍」環島演習後,表明美國已逐步恢復與中共的定期軍事溝通,同時明言「已向中方表明雙邊軍事高層即時溝通的必要」。

中、美雙方,實質上已建立恢復軍事熱線的默契,表示兩大強權在台海周邊,以「鬥而不破」戰略觀察彼此的排兵布陣,但這種持續緊張終至疲乏的效應,將會反映在國軍基層部隊的戰備警戒上,但美國從國務院到在台協會卻依舊對此置若罔聞,僅派出前陸戰隊退役上將率軍火商訪團來推銷「未來的概念」;殊不知中共演習有增無減,且逐漸從大陸社會內部輿論展開對台新攻勢之際,國防部的「抗中」壓力,豈是文人部長的「法理論述」所能阻擋的了?

事實上,由美國的「國家安全法」等國內法律層級推論,美國政、軍最近大力推銷的與台「軍事產業合作」並不等同於「軍事合作」,在無正式外交關係前提下,至多僅能被歸屬到「朋友」層次,距離「戰略夥伴」和更上一級的「盟友」關係相差甚遠。今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依然沒有邀請我方派觀摩團參加,國防部呼籲美方單獨對我海軍艦隊實施特定課目的定期海上(水下)演練,也未見成效,只能一味期待第七艦隊的反潛支隊以「不期而遇」模式與我有限度交流。這在奉美製艦艇裝備、美式戰術準則為圭臬的國軍,是不符合現代化建軍備戰原則和效益的消極態度,亦是國防部無法長期向國人合理交待國防安全的一項疏漏。

時至今日,關心國防的台灣民眾,已經不是能再被「以宣傳為主導」的基地開放和演訓活動報導所簡單說服,逐年增加、已上看兆元的國防預算,不僅是政府對國人在國防建設的承諾,也是百姓縮衣節食對國家安全的期許,從總統府到國防部都不能規避國人謹慎且漸趨專業的監督。

時序進入夏季,按照西太平洋美軍歷年部署規律,從阿拉斯加州到東南亞各國,包括駐在本區的美軍各軍種演訓輪番上場,有的單位甚至橫跨三、四千公里;例如今年三月間從南韓派出到新加坡的「天虎對抗演習」、去年九月底從橫須賀延伸到麻六甲的「風暴對抗演習」,這些演習強度和密度都是以南中國海的戰區為前提想定。反觀我國防部卻未能掌握區域內領土太平島、東沙島的先天戰略優勢,對美主動爭取聯訓,彷彿無作為般任憑機會流失,顯見主事者根本缺乏提升國軍於國際活動的長遠眼光和能力。

三軍任何軍職幹部都明瞭,今日軍事院校學員生「踢正步」只是一項團結部隊士氣、凝聚向心力量的精神教育;士氣是精神動員戰力之總和,與軍事改革在基本意義上南轅北轍。

環顧國際局勢瞬息萬變,我們必須正視對岸交織運用傳統安全和非戰爭行動的新對台策略,並且提升國軍戰力、創造安全國際環境,才是凸顯中華民國存在的良策。能參加與外軍聯演聯訓的場合,其實際意義高於任何國際卸任政要來台訪問。何況在中共對東海島鏈方向頻頻突破防區、延展航程距離之時,國軍必須盡快「回歸戰訓本務」外,國安決策者更要實事求是把握和對岸溝通的每一個契機,以便為台海安全多增一分足以牽動國際的「安全係數」,如此才能管控台海真正被對岸「內海化」的事實。(作者為空軍前中將副司令、清大榮譽講座教授)

國防部 演習 美國

延伸閱讀

影/漢光無劇本演習?海鋒大隊台東市區飛彈升起接戰 民喊「射阿共!」

川普要台灣向美付保護 吳思瑤:台美合作無間

國防部會客室成詐騙場所!假冒軍官約建商買國有地 最終下場曝光

共機最新動態 26中共機艦繞台 四面包圍台灣本島

相關新聞

盛治仁/距離「沒人該為認同道歉」有多遠

我很喜歡聆聽精彩的演講,不論主題是政治、商業或是其他主題。這次民主黨代表大會歐巴馬夫婦的演說就讓我印象深刻。通常在這樣的...

薛承泰/忽視家庭的代價何止千億?

政府為了拯救勞保基金,今年撥補了一三○○億,這確實能美化帳面,五年來政府撥補從二○一九年的二百億快速爬升,若不能在體制上...

楊志良/柳營奇美的典範

其實不只柳營奇美,整體奇美醫院,都是台灣醫院的典範。因為在許文龍董事長的領導下,全部的醫院資產都隸屬於奇美醫療財團法人,...

楊渡/98%的中華美學

攝影家關曉榮曾寫過一本書《八尺門:再現2%的希望與奮鬥》。意指原住民族在台灣只有百分之二的人口,他們在漢人占九十八%的台...

方祖涵/已經改變的威廉波特

甫結束的威廉波特少棒總冠軍賽,是近十年全美收視率最高的一次。桃園龜山代表隊雖然在延長賽飲恨輸球,在比賽中展現無比韌性,穩...

周行一/先做人生理財規畫再投資

八月四日及五日發生了小股災,兩天之內台股跌掉了二八一一點,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投資人未預測到這個小股災的發生而承受了損失,而...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