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衝突升溫!伊朗揚言加劇回應以色列攻擊 恐攻擊美國中東基地

陳力俊/頂尖大學是如何練成的

哈佛大學中國研究講座教授柯偉林教授著作,中文翻譯本《頂尖大學的條件:從現代大學的演變,洞見教育卓越的關鍵》甫於最近問世;該書檢視了德國美國以及中國共八所頂尖大學的歷史,分析它們在面對全球化的挑戰時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並探討其未來的發展及可能性,讓人對現代具代表性大學的演進,得有全面性的了解,並洞見教育卓越的關鍵。

現代大學源自西歐國家,傳統的任務在知識傳承。另一方面,賦予大學創造新知任務的先驅是柏林大學,它的建立是為了振興戰敗的普魯士國家,以知識的力量取代失去的土地,並讓德國於研究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領先全球。德國的大學重新定義了大學的可能,而且是在一個德國國力不斷壯大的時代。

由於德國在廿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慘敗,科學研究皇冠上的寶石西移到美國,美國的大學到了廿世紀末擁有了巨大的影響力。以哈佛大學為典範,特別是將研究與博雅教育模式整合,成為創新、文化和社會進步的基石,在塑造未來領袖、推動突破性研究以及促進社會整體發展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廿世紀的過程中,美國的大學獲得了全球的聲望,並吸引了愈來愈多的國際學生和學者,這與美國在「美國世紀」裡的崛起密切相關。

廿一世紀最迅猛進步的是中國的大學,如在世紀初尚無法進入世界大學排名百名的北京清華大學,如今已是穩坐廿名內。一個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吝長期投入大量資源。在二○二二年,中國的大學吸引了超過五十萬名國際學生進入校園,這與中國重返世界強權與影響力大國的地位息息相關。

清華也勇於創新,在美國富豪蘇世民(Stephen A. Schwarzman)等贊助下,於二○一三年成立「蘇世民書院」,目標在培養「未來世界領袖」。它希望能促進中美關係的長期發展:讓下一代的中美領袖一起求學,並且互相學習。它以世界馳名的「羅德獎學金」為藍本,到二○二○年,該計畫的認捐金額達到將近六億美元,比羅德獎學金基金還高。同時迄今為止,它還未受到習近平時代日益增強的政治監督影響。

一群能產出大量卓越研究的頂尖教師,幾乎是所有「世界一流」概念的關鍵。「最好的學校正確地認定教師的素質是維持其聲譽和地位的重要因素。最好的教師會吸引最好的學生,產出最高品質的研究,並獲得最多的外界支持。」

同時吸引頂尖學生和培養出優秀、成果豐碩的畢業生的能力,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另一個關鍵面向。教職員的素質必然會影響學生的發展,一樣重要的是同學的素質以及課程的特質。

「世界一流」的大學有另一個顯著的特徵:它們享有靈活有效的治理體系,它們在任命和教育上,很大程度上不會受到政治的干預,並且有足夠的資源來實現它們的願景。

回到台灣,高科技業與教授薪酬差距迅速拉開,要延攬與留任頂尖教師變得很困難。以教改之名,經常改變課綱與招考制度,治絲益棼,嚴重影響選才的適當性與公正性。全部一百多所大學總經費尚比不過北京清華一所大學,同時教育部對大學施行微管理,凍漲學費並以競爭性計畫箝制經費本就不足的大學發展,讓人扼腕。

頂尖大學的練成,中外均不乏範例,企盼教育當局能「從善如流」,民間企業能多加支持,才有可能讓十年前尚能與彼岸頂尖大學平起平坐的台灣多所優質大學「振衰起敝」。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前校長)

美國 教師 德國

延伸閱讀

中國請求WTO設專家組解決與美國貿易爭端

致理科大外籍生走訪金山 體驗最貼近地方人文風情

美國教授屏東演講:防AI詐騙 家人應互設2道通關密碼

教育部國際史懷哲計畫 師資生赴尼泊爾高山傳愛

相關新聞

葉匡時/台鐵高鐵人事案反映的問題

最近有個拍案叫奇的人事異動。高鐵董事長鄭光遠接任高鐵董事長才四個月後,改任台鐵董事長,與鐵路或交通運輸毫無淵源的史哲接任...

張延廷/台海兵推的覺迷與覺醒

邇來國內外軍事學者舉辦「台海防衛兵推」,預想中共由灰色地帶騷擾,逐步提升狀況攻擊我外離島,最終發動全面進犯,以威懾、脅迫...

廖元豪/一黨獨大就需要黨外

在戒嚴時期仍有「黨禁」的台灣,國民黨一黨獨大,於是有了「黨外」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但沒想到在解嚴將近四十年,國會與總統都...

楊志良/大罷免大成功?還是民進黨悲歌?

綠營在黨主席賴清德「明的」,卻說成是「暗的」的支持下,鋪天蓋地奧援大罷免,傾全力動員黨、政、司法、行政院各部會,特別是中...

薛承泰/七十八歲的魔咒

就在五二○的前一天,台北三峽發生重大車禍,肇事者是一位七十八歲的老翁,衝撞了一群放學正在過馬路的學生與路人,最後連他自己...

洪蘭/「情商」比以往任何時代都重要

朋友來信道歉說,因為川普的關稅政策無常,他目前不敢擴廠,我推薦給他的二個學生,他只能留一個,希望我不要介意當初答應二個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