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侯康反七股不當種電 鎖定十大民怨聽鄉親哭訴

出席COP28 蓋茲:全球升溫難控制在2度內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74:無法彌補的悔恨

盼望天下為人子女者,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以孝敬父母為基準。情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片來源/Ingimage。
盼望天下為人子女者,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以孝敬父母為基準。情境示意圖,與新聞當事者無關,圖片來源/Ingimage。

母親出生在安徽省安慶市,家境小康可以吃得飽。但生養眾多,有二個哥哥,三個妹妹,母親七、八歲時我的外祖母就過世。

辛苦一輩子的母親

母親的繼母又生了好幾個。母親是長女要幫忙家事,小學沒有進過,談到沒唸過書,母親總會傷心流戾。

我的父親也是個一貧如洗家庭的孩子,沒有讀過小學,環境如何可想而知。父親脾氣不好,時有家暴。母親曾流著眼淚說,當時真想自殺,但想起孩子,又都忍下去了。

抗戰時,我們住在安徽大別山下的立煌縣,現改稱金寨縣。日本鬼子打來時,全家跟着群眾一起逃難,母親腳有凍瘡,走路一拐一拐地牽著妹妹,肚子懷著弟弟,身上還背著些家當,辛苦自難以言喻。

有病不敢就醫

那時我們家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最低層的,記得當時母親生一種病,俗稱「氣痛」究竟是甚麼病,沒人弄得滑楚。痛起來時會在床上打滾,可見其疼痛難受的程度。

當我們說要去請醫生時,母親會揮著手,大聲的說「不要,不要!」

因為家窮,看一次病,幾個星期就沒飯吃,痛死了也只有忍受,這是窮人的悲哀,台灣現有健保,真是窮苦人家的大福氣,不是過來人,是無去瞭解的。

現在我全心全意的做慈善工作,錢都捐出去,看到窮困,總是有些傷心,想必跟小時候的窮苦悲哀有些關係。據心理學家研究,兒時種種,對人一輩子都有潛在影響。

母親的痛苦生命何止於此,如何訴說得完,母親,謝謝妳,也對不起妳!

母親,對不起

家母 98歲時,身體-天不如一天,上下床要人抱,大小便要人處理,吃飯一口-口餵經過果汁機打爛的食物,毫無胃口常常拒食,意識還有-點,打電話時還可以叫出我們的名字,多數時間頭低低的閉著眼睛,偶而還會說出一句:「我怎麼辦呀!」我們陪在她身邊,已經沒有太大意義。

想到二、三年前,她還有喜怒哀樂,經人攙扶可以慢慢散步。四、五年前還能與我們聊聊往事,但是我卻沒有珍惜這段快逝的時光,好好陪陪母親。

六、七年前我約有四年春節人在大陸,因為工作同仁返台過年,我和太太蘇老師總是留守辦公室,這對同仁來說固是愛心,但母親在台灣,不也盼望兒與媳回來過年嗎?

母親愛她的孩子,對我們從未發怨言,但現在回想起來,我真希望當時母親有怨言,使我這個不孝的兒子,醒醒腦袋。

我是混蛋兒子

在那個時候,母親只是年紀大一點,其他一切正常。母親與弟弟住在我家附近。每次我去看她時,都像蜻蜓點水,逗留時間不長。

離開時母親會看著我下階梯,不停的跟我揮手,然後母親會跑到陽台上再跟我揮手道別,直到不再見我的身影為止。母親多麼想跟兒子多聚一下,但是我這個混蛋兒子,就是不知道與母親相聚的日子不多了而加以珍惜。想到這些虧欠的往事,我的眼淚不停的流。但是流再多的眼淚,也無法彌補於萬一,這是完完全全無法彌補的悔恨。

盼望天下為人子女者,一定要切記,切記,不要像我一樣,有個完全無法彌補的悔恨。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

延伸閱讀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73:面對自己的屈辱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71:有甚麼事不可能?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70:大喊大叫台灣客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9:愛妻子如同愛自己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施振榮/王道與民主

王道係緣於春秋戰國時期由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提出,談的是對當時政治領導人的治國建言。孟子所談的王道思維,是一種理想,對國...

方祖涵/二十一世紀工業革命

我們公司在招募軟體工程師時,會用三個問題請新人在面試當場寫出程式,如此作法既可以直接測出對方實力,並且從解題過程窺見個性...

楊志良/最後一次總統大選?

民進黨政府的貪汙腐化罄竹難書,只要有危機就是他們撈錢的好機會。新冠肺炎危機從口罩、快篩劑到疫苗,撈飽撈滿;缺蛋買蛋就花了...

陳立恆/發問與敢當,才有台灣未來

人生六七十,雖然不知老之將至,但我們這一輩攀過高峰、走過低谷,很清楚台灣與世界正處在一個既迷惘又危險的時代,而能夠帶領我...

陳冲/同樣魔鏡 境界不同

最近有政治人物,舉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鏡為例,請問魔鏡如果執政黨下台,何人何黨得利最多?提問人無非是希望引發網路上「芒果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