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五月天巴黎演唱清晨直播 唱到「未崩壞的地方」阿信激動跪地!全場哭了

魏國彥/大屯火山會再爆發嗎?

「晚霞平台」可清楚眺望大屯山綿延的山巒與聚落景觀,傍晚時分時,夕陽餘暉將渲染了整片山谷。 圖/台北市大地處提供
「晚霞平台」可清楚眺望大屯山綿延的山巒與聚落景觀,傍晚時分時,夕陽餘暉將渲染了整片山谷。 圖/台北市大地處提供

魏國彥
魏國彥
九月十八日晚間,南沖繩海槽發生一起規模六點八的地震,震央深度卅六公里,全台有感,並無災情。我心想,台灣的地球物理學者應該是抱著興奮之情來迎接這個地震,因為密布在台灣北部的地震網測站,得以接收到高品質的地震波,從而診斷大屯火山下到底有沒有岩漿庫。

話說從頭,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眾多研究顯示,台灣北端的大屯火山群在兩百八十萬年前開始噴發,陸陸續續、層層掩覆的熔岩流與火山碎屑流,構築起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到十萬年前左右才逐漸平息,因此一般認為大屯火山已死。廿世紀的最後一年,台大教授楊燦堯發表了一篇重要文章,他分析大屯火山的火山氣體氦同位素組成,知道這些氣體來自上部地涵,隱示著大屯山下方還有著活躍岩漿庫。本世紀以來,國科會、中研院都積極因應,在台灣北部地區建立了更多高品質的地震測站,民國一百年也在陽明山國家公園建立「大屯山火山觀測站」。

二○一五年的一篇研究文獻報導紗帽山的一塊岩石,年齡只有一千五百六十七年老,坐實了大屯山就是「活火山」的隱憂。二○一六年,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的林正洪特聘研究員,利用震波的P波與S波找岩漿庫的「陰影」,他估計在大屯山下方廿公里深處,存在一個十五公里長、六公里寬的岩漿層(約四分之一個台北市面積),可能有四公里厚,總體積三百五十立方公里。這篇文章發表在「自然」集團出版的《科學報導》,是科學界頗負盛名、相當有權威的一本期刊。林研究員在後續的科普演講中,將台北市與龐貝古城相比較,問台北會不會走上龐貝古城的命運?(公元七十九年,羅馬帝國時期繁華的龐貝城毀於維蘇威火山大爆發)。

二○二一年中正大學團隊應用同樣的震波陣列資料研究,也發表於《科學報導》,卻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論。他們基本上否定了岩漿庫的存在,而所謂的「震波陰影」是大屯山下方的破碎帶造成的震波散射,而使P波稀薄化。同年稍晚,中研院地科所的黃信樺博士在同一期刊又發表了一篇論文,指出在七星山、黃嘴山下方八至廿公里深處有個岩漿庫,岩漿庫的上緣向北延伸到台灣北方的海域,深度變淺,只有八到四公里深,讓人怵目驚心。

中研院與中正大學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看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因牽涉到大量的數學推導和模型建構,一時還沒有人出來強做解人、裁判對錯。仁智互見其實是一件好事,表示台灣學術自由,博學審問,百家爭鳴,更能找到真相。

地震難以預測,但是火山爆發是可以預知的,重點是我們要有綿密的監測網。除了震波接收站外,大屯山還布建有傾斜儀、水準儀,萬一大屯山底下的岩漿庫有比較大的動靜,我們馬上可偵測得知。

現代科學昌明,台北不會走上兩千年前龐貝古城的後塵,安啦!(作者為中央大學地球科學院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台東地震台南卻收國家級警報 氣象署證實誤發:因錯誤定位是首次

台東規模3.6地震 卻是台南「國家級警報」民眾嚇醒

竹市首創防災繪本 防災日演練6.9級地震救災

熟記地震避難口訣也得真的落實 雲林縣宣布蓋防災中心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盛治仁/美好人生 關鍵在良好人際關係

最近閱讀了一本根據哈佛大學歷時八十多年的跨時代研究所寫成的書《美好人生》,覺得對現階段的自己很有啟發。這份研究從哈佛的二...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12:說禮貌的話 講讚美的話

品德教育是學校敎育的重要一環,其中一項是「説禮貌話」。簡單説,就是希望學生能彼此打招呼、並向師長及來賓問好。這看起來很容易,卻需二、三年的時間,才能形成風氣。

葉匡時/我們該怎麼選總統?

明年一月的總統大選呈現三腳督,各方對於該選誰有很多的討論,我想從國際卓越企業遴選執行長的視野,佐之以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11:你愛的是什麼?

越南人有句玩笑話,如果有女孩子對你說:「我愛你的人,我愛你的美,我愛你的心」,不要立刻心花怒放,一副飄飄然的樣子。其實她說的是:「我愛你的人民幣,我愛你的美金,我愛你的新台幣」。

趙春山/處理兩岸關係,豈能只有政治正確

舊金山「拜習會」後,有美國不具名官員「引述」習近平在會中的談話,說習否認中共在二○二七年或二○三五年有攻台計畫。蔡英文總...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