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陸網友指控「五月天假唱」 相信音樂不忍了!全力反擊

亞錦賽/大巨蛋比賽突傳警報聲響 菲律賓教頭坦言被嚇一跳

3男玩火致整棟火警全毀...中原店暫停營業 家樂福聲明回應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70:大喊大叫台灣客

大喊大叫台灣客。 示意圖(ingimage)
大喊大叫台灣客。 示意圖(ingimage)

台灣人出國到了餐廳或其他公共場所,如入無人之境,大嗓門,大喊大叫且隔空講話。

「喂!老張你也來夏威夷玩啊!夫人來了沒有?」「我們全家都來了,你們來了幾天,我們明天就要回台灣了!」

這種事發生在中國餐廳還好,因為大家都這樣,見怪不怪。但如發生在外國人多的西餐廳,外國人會以為發生了甚麼事,台灣人在吵架。多數西餐廳,洋人用餐都低聲細語,安靜的用餐環境也是西餐廳的-個賣點。

所以有一度美國的西餐廳,公開表示不歡迎台灣顧客。

大嗓門第一名是中國

這幾年大陸在各地遊客增加的很快,他們的嗓門更大,台灣大嗓門欠禮貌的形象,稍有人擋一擋了,最少我們可以說,大嗓門的第一名不是我們。

台灣人為甚麼講話這麼大聲,有人說這與台灣地狹人稠有關,台灣人口密度世界第一高,家庭空間小,孩了多數在街上戲遊,車聲吵雜,不大聲講話,對方聽不見,久之就成了大聲翁。

中國大陸更是如此,都市孩子大多在街上或人多處聚集玩耍,不大聲,對方也就聽不見。

大嗓門是一個很不好的習慣,多數情況下,說話聲音大,對方容易誤會你生氣了或以為你得理不饒人,更重要的是你會吵到別人。所以有許多公共場所,尤其是醫院等處,都貼有「請輕聲細語」的標語。

日前我去拜訪-位住院病人,一位女士拿了基督教的福音單張來病房發散,勸人來他們的教會聚會,說話很大聲,驚擾病人。

我趕快告訴她,這裡是病房妳不可以隨便進來,毫無顧忌的傳教。我又對她說,妳以這種方式傳福音,是負面反效果,不蒙神喜悅。

理直而氣緩

人們說話大嗓門,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我們常講的「理直氣壯」,所謂的氣壯,大概就是大聲講話吧,因為理由充分,當然應該大聲一點。但是大聲以後,即使事情站在理上,也會給人得理不饒人的惡相,對方如果惱羞成怒,事情反難善終。

當我在政府機關職位逐漸高升時,我的老師愛護我,特別教導我在官場絕對不要得理不饒人,要「理直氣緩」而不是「理直氣壯」,這樣對方反易接受你講的道理,政務容易推行,又不得罪人。

老師講得真有道理,但雖知其理,可是仍時常犯錯,事後每想起老師的教導,就甚後悔。

大噪門何用?

有次與一位晚輩朋友在餐廳用餐,朋友很大聲的對他父親講話,鄰座因而側目。我跟他說,對父親講話何必這麼大呼小叫的,沒有禮貌。他說,父親聽力不行,不講大聲根本聽不見。

這看似有理,但為何不能靠近點,甚至對著耳朵講不就行了嗎,再不然就替老人家裝助聽器,解決問題的方法很多,不是只有大聲翁-種。

其次人在憤怒時或受到冤枉時,講話容易大聲,但聲音大並不就能消怒解冤,有時反而反效果,脾氣發完後,問題非但沒解決,反而會做成令人後悔不已的決定。

所以德高望重的人,常勸導後輩:「人在憤怒時,千萬不要做任何決定」,過三天再做決定,保證比較安全。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

延伸閱讀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9:愛妻子如同愛自己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7:這個世界好心沒好報?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4:土包子下江南

怕成千古罪人 王建煊宣布退出總統大選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方祖涵/二十一世紀工業革命

我們公司在招募軟體工程師時,會用三個問題請新人在面試當場寫出程式,如此作法既可以直接測出對方實力,並且從解題過程窺見個性...

楊志良/最後一次總統大選?

民進黨政府的貪汙腐化罄竹難書,只要有危機就是他們撈錢的好機會。新冠肺炎危機從口罩、快篩劑到疫苗,撈飽撈滿;缺蛋買蛋就花了...

陳立恆/發問與敢當,才有台灣未來

人生六七十,雖然不知老之將至,但我們這一輩攀過高峰、走過低谷,很清楚台灣與世界正處在一個既迷惘又危險的時代,而能夠帶領我...

陳冲/同樣魔鏡 境界不同

最近有政治人物,舉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鏡為例,請問魔鏡如果執政黨下台,何人何黨得利最多?提問人無非是希望引發網路上「芒果乾...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408:不放棄就有希望

有對夫妻結婚十五週年,先生送太太一枚鑽戒,價值新台幣二十萬元。太太在削水果時,隨手將鑽戒取下,用衛生纸包好放在口袋裡。後來以為是垃圾,把它送進垃圾車運走了,發現時,她家的垃圾袋已混在三噸的垃圾中送到了垃圾場,怎麼找得回來呢?大家都認為希望渺茫。但是清潔隊員鍥而不捨的找,終於找到了鑽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