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全台有感!花蓮2時11分地牛又翻身 規模5.6 最大震度3級

陳亮恭/安倍經濟學6支箭射往不同未來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二○一二年就任時,面對已失落二十年的日本經濟提出系列對策,相關策略被稱為「安倍經濟學」,希望以三支箭改變日本經濟。這三支箭分別是推動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增加政府公共投資的「財政政策」,及推動企業創新的「結構改革」。安倍經濟學推動之初產生顯著成效,日本經濟顯著成長、股市大幅上漲、民間消費增加。然而,安倍經濟學在短期成果外,似乎未能產生長期有效的質變,關鍵在於「結構改革」的第三箭未出現創新的永續動能。

除了二○一二年「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之外,安倍前首相在二○一五年九月指出安倍經濟學已進入第二階段,進而推出「新三箭」口號。相較於首發的三箭,二○一六年推行的「安倍新三箭」受到更多的議論。

「安倍新三箭」嚴格說起來不太像箭,反而像靶。第一箭目標提升日本國內生產毛額到六百兆日圓、第二箭是提升日本的生育率達到一點八%、第三箭是將照顧離職率降低為零。這三箭分別代表建構日本強大的經濟力、具有希望的生育環境,及安心的社會保障。許多經濟學家對「安倍新三箭」強烈批評,且這三箭完全不像是提升國家經濟的策略,反而像是虛幻的口號。

相較於二○一二年的「安倍三箭」,二○一六年推行的「安倍新三箭」確實像是畫靶而非射箭,但顯見安倍晉三將日本國家未來轉向與人口結構變遷衍生的相關挑戰,新三箭可解讀為日本國家的人口政策與社會安全體系重建。雖然受到經濟學家各種批評,實際上卻是直面日本人口高齡化的困境,點出關鍵的國家未來核心挑戰。

為推行「安倍新三箭」,日本在內閣設立「一億總活躍大臣」,日本人口約一億兩千萬,「一億總活躍大臣」的責任便是讓全日本活躍於社會中的人口達到一億,也就是各階層全方位的社會參與,要將傳統日本印象中遠離社會的長者與女性拉回職場,更放寬外籍人士在日工作與取得永住的機會,確保社會整體一億勞動力的目標,這是面對人口高齡化衍生勞動力流失的策略目標。

全世界最高齡的日本需要創造社會的活力,讓年輕世代對未來抱有夢想,具有生養子女的信心,成為扭轉超高齡社會的動力。然而,生育率的提升並非育兒津貼便能達成,德國發放高額育兒津貼僅勉強維持生育率,北歐式的全方位社會保障與教育制度方能有效扭轉低落的生育率。

另外,女性不管是因為照顧子女或是長輩都不應離職,照顧工作一方面可視為內需經濟的一環,而將照顧離職率降為零,更代表社會同時能保有原本流失的勞動生產力,也意味著傳統居家式的長照須更偏重社區、住宿型長照發展,這些社會安全福利支出也是另一種內需經濟,不應完全轉嫁給家庭。家庭照顧者因照顧而離職,也無法把照顧服務需求轉為內需經濟的產值,這是國內生產毛額的雙輸。

「安倍經濟學」的成敗眾說紛紜,但「安倍新三箭」卻是因應超高齡日本未來的困境而訂定的目標,不是僅談長照的高齡與人口政策。經濟學不應僅是談貨幣、財政、產業,人口與社會變遷更是國家未來的根本。可惜,我們再也看不到這樣的政策思維與國家藍圖的擘畫。(作者為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日本經濟 生育 離職

延伸閱讀

G7峰會後再被問「若台灣有事」 岸田重申敦促和平解決

4月日本對陸出口半導體設備3334台 同比降38.5%

日本產學合作開發7奈米以下節點晶片 擬委託台積電代工

台灣這服務讓日本人好羨慕 原因曝光引熱議:上一輩留下來的

相關新聞

廖元豪/聯合政府的藍白拖

明明大多數民意都期待政黨輪替,為什麼賴清德還能老神在在?為什麼民進黨在施政與政治人物品德上連番出包,卻似乎吃定多數民意根...

葉金川/醫療平權與醫學中心

廣設醫學中心並不能達成醫療平權,只是一點一滴腐蝕了辛苦建立的醫療體系。

蘇益仁/台灣生醫產業何去何從

新政府團隊已經逐漸就緒,很多人特別關心台灣下階段創新及經濟產業的發展。在經濟產業方面,台灣在資訊科技方面經過台積電等四十...

嚴震生/川普孤立主義的歷史傳統

前一陣子當川普的民調超越拜登,特別是在幾個搖擺州都領先時,全世界都在擔心這位有可能贏得大選的前任總統,是否會像過去一樣強...

王正方/不准吃馬藥?

一九七○年代研發的殺寄生蟲特效藥伊維菌素(Ivermectin),售價低廉。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印度、阿根廷、墨西哥等國...

闕志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上帝選民

去年十月廿七日,以色列以剷除哈瑪斯軍事力量和營救被擄人質為由,入侵加薩走廊,至今造成超過三萬名巴勒斯坦平民被害,包括一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