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test
0:00 /
0:00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2:遷怒先生外傳

洪先生早晨上班時,碰到二樓剛搬來的劉太太,互相問候,聊了二、三分鐘,後來他在路上轉彎時,與另外一輛車子擦撞,雙方吵了起來。
怪東怪西遷怒他人
洪先生大罵對方沒長眼睛,怎麼連他的車子都沒看見。吵了半天洪先生餘恨難消,就遷怒到討厭的劉太太,一早就在那裡跟人客套,要不是與劉太太客套,耽誤了他二、三分鐘,也就不會倒楣跟那部車子擦撞。
二樓的那個房東也不好,如果不租房子給劉太太,他就不可能與劉太太客套,當然就不會撞車。這樣一路怪下去,最後連劉太太及房東的媽媽都被怪到,因為媽媽若不生他們,就不會有今天撞車的事了。
這種遷怒故事屢見不鮮,幾乎天天都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今天上班遲到了,常常不怪自己起得太晚,或動作太慢,卻怪太太早餐做慢了,甚至怪太太早餐做太多了,以致吃早餐花了太多時間,當然更會怪那個不識相的人打電話來,講個不停,耽誤了時間。
差不多先生
如果確實是自己起得太晚,他會怪昨天打麻將或是電視長片太精彩,害得他晚睡。我們生活中,充滿了這種處處遷怒別人的現象。
中國人做事馬馬虎虎,凡事差不多就好了,胡適先生曾寫了一篇〈差不多先生傳〉,來點醒中國人做事大而化之的毛病。但是中國人除了是「差不多先生」外,更是「遷怒先生」。
因為每件事發生,我們就會遷怒一大堆人,與被遷怒的人之間的關係自然不佳。你遷怒我,我遷怒他,骨牌效應的結果,大家都牽涉進來,吵成一團,互生怨氣。
大家實在應該深切檢討一下,在做事方面自己是不是差不多先生;在做人方面,自己是不是遷怒先生?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