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恆/明明能當受益人,偏偏想當被害者!

台灣原本有機會完美繼承過去的文化資本,成為中華文化與儒釋道精神受益人,可是一場「去中國化」,讓台灣產生兩個社會黑洞。   圖為故宮外觀。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灣原本有機會完美繼承過去的文化資本,成為中華文化與儒釋道精神受益人,可是一場「去中國化」,讓台灣產生兩個社會黑洞。 圖為故宮外觀。記者潘俊宏/攝影

正當全台上演各種缺蛋、缺水、缺電、缺兵的多重宇宙,我們視若仇敵對岸悶聲促成回教兩大山頭—沙伊復交,縱使難讓千年相爭的遜尼派與什葉派前嫌盡釋,但這場外交行動,昭示著中國正用自己的世界觀影響地球村。

陳立恆
陳立恆

許多外媒智庫也發現,有別於美國習慣在區域競合裡拉幫結派、唯我獨尊的強勢手段,中國選擇一條異中求同、和氣生財的合縱路線,這條路線劍指美國價值決定全球秩序的常態,或將帶領走向一個多極分立的明天。

身為台灣人,站在大國博弈風暴中心,看著大陸將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發揮到外交布局上制衡開拓,從文化破壞者變成文化傳播人的幡然醒悟,讓人再次惋惜台灣在「去中國化」過程犯下的大錯,就是沒有學習兩百年前美國脫離英國後,成為英國文學與基督精神繼承人與受益人的成功經驗,太急於把中華文化從基礎教育根基裡剝離,又沒有能耐找到強而有力文化精神無縫撐起台灣教育的文化內容。

台灣原本有機會完美繼承過去的文化資本,成為中華文化與儒釋道精神受益人,可是一場「去中國化」,讓台灣產生兩個社會黑洞,一是中心思想空洞化,簡單說,沒有在自己文化裡辛勤耕耘,又如何能從中收穫創意?無論威權時代如何蒼白苦悶,不能否認廿年前台灣在亞洲文化影響力,遠大過今天。

正是教改砸掉了咱們的文化飯碗,教育體系與文化建設猶如隻破碗,不斷流失珍貴的文化資本,雖然日韓歐美文化迅速填補,乍看我們的文化面貌相當多元,可是忽略一項事實,那些永遠都是別人的飯碗,不但不能成為滋養文化新活水,反成消耗台灣創意與外匯的文化逆差。

另一個社會黑洞是社會人格分裂,因去中國化是政治行為,它無法解釋如果台灣文化和中國文化完全可以分割,清明與中元到底是什麼節日?關公和媽祖算不算中共同路人?其實當中國的方言、習俗與傳統不復存在,台灣文化就是個空殼,這是那些「去中國化」專家與政客們不能說出口的真相。君不見當一個人長期身處不能自圓其說環境,只能走向人格分裂,所以社會出現愈來愈多雙標現象,凡事不求正確,只求對我有利;譬如說,媒體到處對核能發電口誅筆伐,但對日本排放核廢水汙染太平洋卻噤若寒蟬,如此言行雙標比比皆是,我們又怎麼能夠期待人格分裂的文化建設,能帶領著台灣穩中求勝。

看看今年奧斯卡盛典不難明白文化的力量多巨大,台灣明明可以成為中華文化資本繼承人與受益人,卻偏偏賤踏祖產,甚至想辦法塑造被祖產迫害形象,我想這種被政治扭曲的畸形心理,恐怕是台灣從曾無所不能的寶島,快變成無所不缺的地緣砲灰的真正原因。(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延伸閱讀

立委中壢選區硬戰 藍綠可望重演四年前對戰組合

立委批能源政策錯誤導致台電虧損 政府把黑洞轉嫁民眾

福州花朝節 花神穿漢服起舞

黑鳥腹部「詭異隆起」!他雙手猛推整坨位移 影片結局超展開:出來一大瓶

相關新聞

闕志克/電子系統業半導體化的隱憂

自從ChatGPT橫空出世後,如微軟、谷歌、亞馬遜、臉書紛紛大舉調高今年AI運算資源建設的支出,進而把含有輝達與超微兩家...

盛治仁/戒掉成功的癮 讓人生轉型

上周二有兩位高中同學都因為心血管問題無預警地辭世了,帶給同學們很大的震驚和不捨,也提醒了我們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同學離開,...

方祖涵/從歌舞昇平到修羅地獄

在克拉科夫辛德勒工廠裡,就像許多尋常景點一般,有讓參觀者領取卡片,用戳記蓋章留念的地方。每張卡片上面都有個日期,走進門,...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9:愛妻子如同愛自己

丈夫愛妻子要如同愛自己的身子,這是聖經上的教導。但有多少人實行了呢? 恐怕很多基督徒也未必做到了吧!

朱宗慶/愛的過程 在輕重緩急拿捏之間

還記得女兒出生之時,我和太太決心要讓她在充滿愛的環境中成長;因而,在嬰孩階段,我時常抱著她,想辦法給她最大的安全感,讓她...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68:和氣才能生財

苗栗每年三到五月是觀賞螢火蟲的季節,螢火蟲最多時可達二、三十萬隻。四至五月是油桐花盛開的時候,滿山遍野皆是白色油桐花,恰似一片雪景,所以油桐花又稱五月雪。因此這段期間是苗栗南庄的旅遊旺季,南庄有處老街,頗負盛名,遊客如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