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扭轉外交劣勢,美官員密集訪非

烏克蘭戰爭發生後,在三月聯合國大會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譴責案中,非洲國家僅有五成多一點的二十八個成員表示支持,十七國棄權、七國未出席,另外厄利垂亞投下反對票。半年後聯合國大會通過對俄羅斯的制裁提案,非洲國家態度沒有太大變化,僅有二十六國支持提案,十九國棄權、四個未出席,厄利垂亞再度投下反對票。今年二月烏克蘭戰爭一周年的聯合國大會就要求俄羅斯撤軍進行投票,三十二張棄權票中,非洲國家有十五張,厄利垂亞和馬利投下反對票,另有五國缺席。
今年一、二月投票前,俄羅斯外長拉夫洛夫出訪的非洲七國,其中除厄利垂亞及馬利投下反對票外,南非、史瓦帝尼、安哥拉及蘇丹則是投下棄權票,僅茅利塔尼亞沒有站在俄羅斯這邊。接受俄羅斯瓦格納傭兵國家除馬利的反對票外,蘇丹、中非共和國及莫三比克則是投下棄權票。這三次的投票結果都意味著非洲國家和大部分聯合國成員國立場並不一致,華府當然不樂見俄羅斯有如冷戰時期的蘇聯,獲得許多非洲國家的支持,因此必須採取行動,逆轉劣勢。
中共外長秦剛於一月中旬進行上任後首次的出訪,前往衣索比亞、加彭、安哥拉、貝南、埃及五國訪問,延續一九九一年中國外交部長每年初對非洲進行訪問的傳統。不過,他前腳剛離開埃及,美國財長葉倫隨即抵達塞內加爾、尚比亞及南非;而在她尚未離開南非時,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格林菲爾德已抵達迦納,隨後並前往莫三比克及肯亞訪問。二月下旬,美國第一夫人吉兒來到納米比亞和肯亞。三月初,國防部長奧斯丁的中東行程涵蓋了埃及,隨後則是國務卿布林肯出訪衣索比亞與尼日。三月下旬,副總統賀錦麗與其夫婿將前往迦納、坦尚尼亞與尚比亞進行他們首次的非洲訪問。
這些訪問行程的外交意涵不盡相同,有促成內戰和平者、有支持非洲民主治理者、有提供公衛醫療及氣候變遷援助者、有共同進行打擊恐怖活動者、有協助基礎建設者,有強調合作夥伴關係者,當然也有希望非洲國家譴責俄羅斯者。短時間內如此多美國要員出訪非洲,可解讀為華府在去年底美非領導人峰會表達對非洲的重視後,打鐵趁熱兌現承諾,但也可解讀為想與中國在此競爭。
去年底美非領導人高峰會結束前,拜登宣布將在今年出訪非洲,如果成行,會是八年來第一位訪非的美國總統。普亭與習近平則是五年前因金磚五國會議來到非洲;今年峰會將在八月回到南非,上半年都還是部長或副總統的出訪,下半年則有可能見證三大強權國家領導人集結非洲,展開新冷戰時期的拉幫結派。(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