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在經濟發達或逐漸發達國家中,貧富懸殊、競爭激烈、物價上升;生兒育女成本愈來愈高,年輕人負擔不起,於是晚婚、不婚、婚後不生…成普遍現象,「少子化」隨之發生。當局有鼓勵生育獎勵政策:新生兒家庭可獲獎金及其他各項補助等,但效果不彰。
撫養小孩成人是條任重道遠的長路,父母都希望自家兒女得到最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杯水車薪式補助管啥用?小兩口不吃不喝幾十年,也買不起一套公寓;算了,不生不養自己過小確幸日子,有罪嗎?任何國家年輕人口比例逐年降低,代表它正走上衰亡之路!
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生育率也不高,但是他們少子化問題不算嚴重。原因是這三國移民政策明確,能夠吸引大量,至少足夠外地菁英前往落地生根。美、加是以移民起家,去新大陸追逐夢想世界各地後生們絡繹不絕。美、加兩地「新移民」,每個世代,在許多領域中,都做了震驚世界的貢獻,史有明證。數十年前新加坡訂下移民法,按現有居住人口種族比例,爭取富有潛力的各方移民。如今新加坡有一百多萬素質優秀的不同種族新住民。
●反觀「這個國家」,取得此地身分證很困難。外籍配偶要等好幾年,對大陸配偶的條件更苛刻;外籍傳教士,在台灣偏遠地區奉獻生命,最後當局賜給一張「梅花卡」或身分證,媒體大作文章。移工歸化成為公民的可能性低。很多同文同種港澳同胞想移民台灣,但條文一再改,關卡重重,獲准的是少數。「這個國家」不歡迎「外人」來定居?
●早年台灣留學生出境困難,要回鄉得去中華民國領事館獲「回台加簽」,否則有家歸不得。當時海峽兩岸敵我對峙,嚴防敵方滲透入境,矯枉過正。著重發展經濟後,台灣逐步開放;然而執政者對移民的概念,似乎依舊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老想法?
●政黨輪替,移民法沒有大變動;反倒是每逢選舉,有政黨屢屢祭起族群仇恨大旗,說外省人不愛台灣、外省軍人不可信任等,爭取選票繼續執政。七十多年,連外省人、外省後裔還列為異類,遑論開放移民?
●鼓勵年輕人多生育辦法闕如,也見不到吸引外地優秀移民的有效政策,少子化看來無解;廿餘年後人口一千五百萬時,必須靠高科技機器人幹活、服侍長者…靜待來日?(作者為電影導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