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小英之友會也爆性騷!府資政被指為加害人 總統府回應

滅會令奏效!三重警強鏟「弘仁會」 據點解約急搬家

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台灣2020年出現人口負成長,少子化導致的國安危機日益惡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2020年出現人口負成長,少子化導致的國安危機日益惡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王正方
王正方
「這個國家」的人口負成長已好幾年,去年只有十三萬八千多新生兒,生育率近乎世界第一低。環視他國也面臨同樣問題:日本進入老年化社會多年,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占人口四分之一以上;韓國生育率與我不相上下;對岸中國大陸去年首見人口負成長。有人預估,到本世紀中,日本總人口自一億二千多萬降至八千萬,韓國不到五千萬人,中國大陸約十億人口,台灣剩下一千五百萬左右。每個地區老年人都占相當大比例,緊急時救護車叫不到,年輕人忙不過來。

在經濟發達或逐漸發達國家中,貧富懸殊、競爭激烈、物價上升;生兒育女成本愈來愈高,年輕人負擔不起,於是晚婚、不婚、婚後不生…成普遍現象,「少子化」隨之發生。當局有鼓勵生育獎勵政策:新生兒家庭可獲獎金及其他各項補助等,但效果不彰。

撫養小孩成人是條任重道遠的長路,父母都希望自家兒女得到最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杯水車薪式補助管啥用?小兩口不吃不喝幾十年,也買不起一套公寓;算了,不生不養自己過小確幸日子,有罪嗎?任何國家年輕人口比例逐年降低,代表它正走上衰亡之路!

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生育率也不高,但是他們少子化問題不算嚴重。原因是這三國移民政策明確,能夠吸引大量,至少足夠外地菁英前往落地生根。美、加是以移民起家,去新大陸追逐夢想世界各地後生們絡繹不絕。美、加兩地「新移民」,每個世代,在許多領域中,都做了震驚世界的貢獻,史有明證。數十年前新加坡訂下移民法,按現有居住人口種族比例,爭取富有潛力的各方移民。如今新加坡有一百多萬素質優秀的不同種族新住民。

●反觀「這個國家」,取得此地身分證很困難。外籍配偶要等好幾年,對大陸配偶的條件更苛刻;外籍傳教士,在台灣偏遠地區奉獻生命,最後當局賜給一張「梅花卡」或身分證,媒體大作文章。移工歸化成為公民的可能性低。很多同文同種港澳同胞想移民台灣,但條文一再改,關卡重重,獲准的是少數。「這個國家」不歡迎「外人」來定居?

●早年台灣留學生出境困難,要回鄉得去中華民國領事館獲「回台加簽」,否則有家歸不得。當時海峽兩岸敵我對峙,嚴防敵方滲透入境,矯枉過正。著重發展經濟後,台灣逐步開放;然而執政者對移民的概念,似乎依舊持「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老想法?

●政黨輪替,移民法沒有大變動;反倒是每逢選舉,有政黨屢屢祭起族群仇恨大旗,說外省人不愛台灣、外省軍人不可信任等,爭取選票繼續執政。七十多年,連外省人、外省後裔還列為異類,遑論開放移民?

●鼓勵年輕人多生育辦法闕如,也見不到吸引外地優秀移民的有效政策,少子化看來無解;廿餘年後人口一千五百萬時,必須靠高科技機器人幹活、服侍長者…靜待來日?(作者為電影導演)

新移民

延伸閱讀

港翁擁3房卻拾荒睡街頭 妻兒30年前移民美失聯

照顧高雄人口最少的行政區 長輩驗光配鏡一律0元

台積工程師年薪500萬竟一家三口住30坪小房 建商揭1警訊

入學管道多元、少子化影響 新北技優保送錄取數少近3成

相關新聞

朱宗慶/共好與共感──百人木琴音樂會

經歷兩年、因疫情而一再延後的「百人木琴」音樂會,終於在疫後的第十一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壯闊登場。匯集全台灣一百位...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06:常常洗手妙用無窮

一般人除了便後有洗手的習慣外,其他時間會常洗手的並不多。人的這一雙手,每天會接觸的人及物非常多。絕大多數的接觸對象,即使表面看來十分乾淨,實際上都殘留許多有礙健康的微生物及細菌。

蘇永欽/制度問題誰來解決?

總統選舉和四位大法官任命最近都成為話題,後者在六月中臨時會將定案,前者則要一路燒到明年初。如果只就人選去評頭論足,忽略已...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05:我寫 故我負責

很多寫書的人在序文的最後,常有這麼一段話 : 本書經OO先生校閱,OO先生提供灼見,併此致謝,但本書如有任何錯誤,均與他們無關,文責由本人自負。

陳冲/瞞天機密二十周年

人類的戰爭,一向是為了掠奪資源(土地),時至近代,為正當化軍事行動,常以制裁或集體防衛為理由,至於晚近流行一時的金融戰、...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04:木炭慢慢燒

有位女士離婚後,仍不乏追求者,別人問她為甚麼不趕快找個對象再婚呢 ? 她說:「我現在是木炭慢慢燒,頭一次婚姻失敗,就是因為炭火燒得太快,幾乎是一見鍾情,在兩人瞭解不夠深的情況下,很快就分手了。這次要炭火慢慢燒了。」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