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凱/品格教育難於愚公移山

因此,多少年來憂心忡忡有心人即不斷大聲疾呼品格教育極重要。邇來這樣的呼聲更是高亢急切;名人堂專欄有學者專家殷殷呼籲,還引述美國名教育家邁可.福蘭強調的,廿一世紀基礎知能除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及創造、溝通、協作等四C外,更要加上兩個C:品格及公民素養;前者強調誠信、道德、恆心、毅力等,後者則重在群我關係、公益、同情、助人等。
反觀台灣,學校對品格教育忽視已非一日;年輕一代日日浸淫三C環境中,完全不設防地受其薰陶,品格二字,早不在其念中。僅餘一點殘跡,尚存於各級學校給予獎學金形式中。一般要求品行優良,但人盡皆知,都是些敷衍了事官樣文章,因而學優而無品者,比比皆是。
十多年前,幾個心以為憂、企圖力挽狂瀾的傻子,決心讓品格教育重新鮮活地屹立這片土地。先從探究既有品格教育盲點與缺失起步。
頭一個努力,就是要跳出傳統道德教育的八股窠臼,用一個全新面目嘗試走出新道路。從四維八德這些傳統道德基礎,設法切近現代人的生活與行為,再將數百年來吸收多方文化精華及宗教啟發,融會貫通成為涵蓋品格教育每個面向的五十個焦點,務求人人能懂、時時能行,又活潑生動,避免板起臉孔說教的積弊。深入比對,發現福蘭教授六C全納其中。
如何將這一套深入淺出、貼切全人發展的指南推廣,成為更艱巨任務。先編製一本手冊,將五十焦點分配於一年五十周中,每一工作日又在該焦點下搭配一努力重點,供日日檢點。此外,更自中外文獻編選出一百八十字故事五十則配合每一焦點,做依循典範。如是一步步努力推廣,十年於茲,卻如泥牛入海,連個小小漣漪都未激起。
飽受挫折下痛定思痛,判斷要有足夠吸引力,必須輔之以適當誘因。由於各方獎學金捐贈者皆以鼓勵品學兼優為基本用心,將評斷學業及品行優劣權責完全委諸學校當局;只是校方長久在品行上敷衍了事,他們也未便聞問。
有鑒於此,乃嘗試與捐獎學金者合作,透過適當而簡便方法,引導有意於獎學金者參與全人發展。於是央求一固定捐贈某國立大學大額獎學金的企業家合作,遴選時揚棄官樣文章,邀申請者參與簡單的全人發展鍛鍊,以其成效判定。一旦此校成功,即可向更多各級學校推廣,儘管絕大部分工作量都會落在推動者身上,也樂此不疲。未料即使增加少許工作,大學工作人員試行數周,即以增加負擔為由通知企業家中止。這條看似陽關大道又戛然而止。
相信中外鼓吹品格教育者,鮮有這樣盡力多方嘗試的前例。但歷十餘年尚無功,只能徒呼負負,甚至比不上愚公移山,每日一簣,十年至少能剷平山尖。
(作者為經濟評論者)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