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台宏邦交生變:談九二共識的外溢效應

我國與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的關係日前傳出警訊。宏國總統卡斯楚聲稱,她已指示外長處理與中共建交事宜;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對此亦公開回應說:「歡迎宏方的有關表態」。
台宏邦交生變有跡可尋。早在二○二一年贏得總統大選後,卡斯楚即透露上任後欲與中共建交。二二年一月,副總統賴清德與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出席卡斯楚就職典禮時,承諾將對宏國提出財政和發展支持,目的即為鞏固邦交。但台美外交努力仍擋不住中共「金錢攻勢」。宏國坦承與中共建交,是因台無法滿足其經濟需求。
二○一六年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先後掉了八邦交國。台灣現有十四個邦交國,大都集中美國「後院」。過去中共長期在南美洲活動,但近年已加強注意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如果宏都拉斯倒向中共,不排除未來鄰近的台灣邦交國間,會產生骨牌效應。
台灣今天外交處境,與馬英九總統執政時期比較,呈嚴重倒退。馬政府實行「活路外交」,台灣雖與甘比亞斷交,但還能維持廿二個邦交國;蔡英文接任後,台灣邦交國大幅減少;但不能歸咎於她不重視外交,關鍵在於兩岸關係的每下愈況,加大中共對台外交打壓力度。
坦白說,馬政府任內也多次出現與邦交國關係鬆動跡象,但因兩岸存在溝通管道,雙方在「九二共識」互信基礎上,終能建立「外交休兵」的默契。即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讓各自都有保留既存邦交國關係的空間,不要刻意挖對方外交牆角。
巴拿馬就是個重要案例。巴國與我國曾維持長達百年以上外交關係,卻在二○一七年宣布與中共建交,成為蔡政府任內第一個斷交邦交國。其實中共對巴國覬覦已久,我曾透過兩岸智庫交流管道,與對岸外事部門商討維護台巴邦交問題。當時我就搬出九二共識,強調台灣能在國際社會代表中國的,只有這幾十個邦交國;為什麼對岸還要趕盡殺絕,硬要迫使台灣與中國脫鉤?
馬英九主張「和陸、親美、友日」,任內沒有忽視與非邦交國的關係。外交是為爭取國家利益,人民的感受最重要。二○一二年我國正式取得入境美國免簽證的資格,全球共有卅八國享有這種禮遇,而我國是唯一與美國沒有正式邦交關係的國家。
馬任內對日關係突破,具特別意義。駐日前代表馮寄台告訴我,沒有兩岸關係改善,他的對日工作不可能如此得心應手。二○一三年台日簽漁業協議,這是雙方關係發展的一個里程碑。當時我就發現,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對岸並未強力干擾。
中共「兩會」後,已確定反「台獨」和接受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台灣政治人物如果刻意視而不見,兩岸在國際舞台勢必處於「零和遊戲」狀態。即使坐擁執政地位,也必須接受國際現實政治考驗,面對來自中共的極限施壓。
民進黨嚴斥「疑美論」,使台灣剩下「唯美」馬首是瞻的外交選擇,只有被迫隨美笛音起舞。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