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北巿國小主任爆與多名女教師不倫戀 教育局出聲了

李坤城兒連日控訴曝惡行 林靖恩沉默3天首回應

拒學風暴為何難解?教科書仍是老師「奶嘴」、108課綱難落實

葉匡時/女性在公務體系的出頭機會

陳建仁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增加,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圖)接任海洋委員會主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建仁內閣女性閣員比例增加,民進黨立委管碧玲(圖)接任海洋委員會主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葉匡時
葉匡時
最近內閣改組,大幅增加女性閣員。在蘇貞昌院長時,卅二位部會首長竟然只有四位女性(含唐鳳女士),現在則增加了四位,使得女性首長達到八位,很顯然,蔡政府有注意到過去女性閣員嚴重不足的問題,但是女性也仍只占總數的廿五%。在目前六都的政府一級主管中,除去警政、主計、人事、政風這四個由中央一條鞭決定的主管外,共有一五九位,其中女性只有四十一位(約廿六%)。六都中,新北市與高雄市女性一級主管占比最高,均約四十%。其他四都的女性主管則嚴重偏低,其中桃園市最低,廿八位主管中,竟只有四位女性;台北市居次,廿八位主管中有五位女性。

在文官體系方面,男女總數大致均等。但在高階文官職位上,性別比例就嚴重失衡。根據銓敘部一一一年十二月的資料顯示,行政院所屬單位十職等以上的簡任文官共六一五九位,其中女性二三四三位,占卅八%,而且她們主要集中在十、十一職等,十二至十四職等的女性文官比例僅有廿六%。而在地方政府,女性文官的發展機會比中央更少。十職等以上的女性文官只占三成,十二職等以上則低於兩成。此外,地方政府共有十位十四職等文官,竟然沒有一位是女性!這些數據顯示,女性要晉升為高階文官,比男性面對更多的挑戰和障礙。

只是這些年來政府推動性別平等不遺餘力,民間也不乏女權倡議者,為何高階文官和政務首長的女性仍偏低?在諸多可能的因素中,我想討論以下兩項因素。

第一,在一個龐大的組織中,長官要提拔幹部時,除了客觀的績效評比之外,彼此的熟悉度和信任感也是重要的決定因素。一般而言,女性部屬(特別是有育兒負擔者)受限於傳統的家庭觀念和壓力,花費在社交活動上的時間往往較男性為少。因此,男性和主管之間通常有較多的社交聯誼,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和建立信任關係,因此男性也就比女性更容易獲得拔擢的機會。

第二項因素與男女行事作風的差異有關。依據個人的觀察,男性似乎比較喜歡找關係拉關係,也更勇於自我推薦。這種主動積極的作風,對於晉用升遷而言雖然不是無往不利,但目前在政府體系中似乎仍然是相當有效的。

理論上,要消弭上述兩項不利於女性升遷的影響因素,有賴落實更公平客觀的績效考核。然而,公務機關很難有客觀的績效考核,因此需藉由制度法規的設計,給予女性更多的協助。此外,民選首長應該要有更強的性平認識,願意關心女性的工作環境和升遷機會。就這點而言,新北市侯市長與高雄市陳市長能晉用高比例的女性政務官,值得肯定。

有趣的是,在民選的廿二位地方首長中,有十位女性,幾近五十%的比例,與政務官、高階文官的性別結構大不相同。地方首長出線要靠選票,而非長官的提拔,候選人只要能展現出選民樂於支持的特質就可當選。換言之,我們的選民並不歧視女性候選人,很願意給她們當家作主的機會,但公務體系的許多高官和縣市首長卻疏忽了這一點?(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理事長)

地方政府 陽明山 女權

延伸閱讀

台東交觀處長徵才已7人應徵 最快新處長8日出爐

健保署長將由衛福部次長石崇良接任 部長薛瑞元證實了

陳明通辭國安局長為敗選負責?綠委讚情報精準貢獻大

傳陳建仁點頭接任閣揆 藍委籲重視民意:改善治安資安

相關新聞

劉憶如/美國暫停舉債上限的政經意涵

美國再度趕在最後一刻,由拜登總統及眾議院議長麥卡錫於前日(二十八日)對舉債上限爭議達共識:同意在未來兩年內,政府舉債暫不...

蘇益仁/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機制逐漸釐清

由於人口的老化,失智症已成全球先進國家嚴重的醫療及社經問題。而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更占失...

辛翠玲/G7抗中之路的探索與調整

甫落幕的廣島G7峰會在聯合公報裡,提出去風險(de-risk)、不脫鉤來應對中國問題。頓時,「去風險」成為國際間的熱門關鍵...

楊志良/全民挺媽救台灣──母親節有感

有人說台灣有三缺,有人說有五缺,其實缺什麼都不如缺人嚴重。從托兒所開始,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大學,連碩士班、博士班...

李清志/金鳥與建築

台中最近出現一件離奇的工安事件,一棟建築華麗的豪宅大樓,立面裝飾著幾隻金色的鳥類雕刻,整棟大樓已經接近完工階段,不料頂端...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301:上帝的賞賜

舊約聖經有一卷書叫「以斯帖記」,在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時代,寵臣哈曼為宰相,權位甚大,人皆向其跪拜,唯獨有位叫末底改的猶太人不跪拜。哈曼極為生氣,乃在隨魯王面前陷害猶太人,隨魯王同意要殺光全國的猶太人,猶太人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