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危機可望緩解 美股道瓊指數漲382點

美最新人權報告 控北京種族滅絕、監控民眾

趙春山/台灣2023戰略選擇:親美備戰或和中避戰

海峽兩岸多位政客和學者認為,麥卡錫強烈的反中國色彩可能加劇兩岸衝突。圖/美聯社
海峽兩岸多位政客和學者認為,麥卡錫強烈的反中國色彩可能加劇兩岸衝突。圖/美聯社

趙春山
趙春山
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今春可能訪台一事,在年節期間引發台灣社會的廣泛討論。從去年八月前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的經驗,大家關注的重點是對岸這次可能採取的軍事反制行動,以及對台灣總統大選可能造成的衝擊。

在西方媒體眼裡,除了俄烏戰爭外,台海仍是今年全球最有可能爆發戰爭的一件地緣政治危機。美國方面似乎對這一說法樂此不疲。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即模擬共軍二○二六年犯台的各項情境,公布最新台海衝突的兵棋推演成果;美國空軍空中機動司令部司令米尼漢(Mike Minihan)將軍甚至警告,美國因為台灣,最快恐在二○二五年與中共爆發衝突,敦促麾下部隊做好充分的作戰準備。

對岸日前對台政策釋出的訊息,和美方的中共「武力犯台論」,有相當的落差。中共國台辧主任宋濤在「新年寄語」中強調的是兩岸「和平、交流、合作、發展」。為了落實這項政策,對岸昨日宣布已對金門酒廠等符合要求的六十三家台灣食品企業,予以註冊或更新註冊資訊。我認為這只是一個起步,中共年後還會有更多爭取台灣人心的動作。

今年全球有十二個國家將分別舉行地方、議會和總統選舉,疫後經濟是選民關切的主要議題,這是「黑天鵝」;但台灣的情況非常特殊,外部因素極有可能成為影響選舉的重要變數。台灣應對抗「黑天鵝」,也須防範「灰犀牛」。中美如在台海生事,就是「灰犀牛」。台灣政治人物如想藉此產生「出口轉內銷」的選舉效應,那就是拿台灣生存作為選戰的祭品。

「毋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台灣不能對備戰「說不」,但卻可以對避戰「說是」。備戰必須仰賴美國提供軍備,但台灣不應以戰爭作為「親美」的代價。如果把擔心台灣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戰場視為「疑美」,那更是自曝其短,「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何況「棄台論」其來有自,並非全屬杞人憂天。

美國著名兩岸問題專家唐耐心(Nancy Tucker),早在二○一二年二月出版的著作中就寫說:「華府和台北彼此對是否值得信賴、可靠度如何,頗有懷疑,已經傷害了他們的過去,也會危害到他們的未來。」台灣所求於美國者,非僅止於安全防衛,而是幫助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但連美國主導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台灣都不得其門而入,更遑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因此《BBC New中文》才會報導:「這讓台灣內部的『疑美論』聲音越來越大。」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辧事處處長孫曉雅,在台灣九合一選後說,任何國家領導人都應尋求避戰,維持和平。這是中肯之言,希望台美執政當局都聽了進去。避戰就應以「談判代替對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最近在出席芝加哥大學的一場活動時說,中美關係趨緩是因為,「有對話和參與,就會有這種效果。」布林肯將於二月五日前往北京訪問,希望此行有助於創造今年台灣選舉的和平氛圍。

台海戰爭的主動權不握在台灣手上,不應讓「親美」或「和中」,「備戰」或「避戰」,成為二者取其一的選擇。兔在中國民間故事扮演機智敏銳的角色,兩岸應多談和平,少議戰爭,讓兔年成為祥和平靜的一年。(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美國在台協會 中共

延伸閱讀

布林肯29日起訪中東 美憂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惡化

布林肯:台海和平是美國及世界利益

【即時短評】利益掛帥 布林肯說出大實話

美中高層互動增溫 氣候大使柯瑞:官員將很快再次對話

相關新聞

方祖涵/凡事都值得抱怨的年代

二○一八年底,加州舉辦四年一度大選,在當時進步氛圍下,自由派除囊括現任州長及聯邦參議員以外,各項公投也頗有斬獲。其中對生...

林中斌/習見普亭 停戰將臨

三月十三日路透社報導,習近平將訪俄見普亭,之後習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

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這個國家」的人口負成長已好幾年,去年只有十三萬八千多新生兒,生育率近乎世界第一低。環視他國也面臨同樣問題:日本進入老年...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5:人性經不起誘惑

告子說:「食色性也。」人到一定年齡,性的需要強而有力,必須依靠法律、教育、宗教及道德力量給予約束,否則人跟禽獸差不了多少。在這些約束力量薄弱時,人的性衝動就會跨欄而出,即使地位崇高如美國總統亦不能免。

馬凱/品格教育難於愚公移山

社會風氣快速敗壞,令人歎息扼腕。路上看人一眼,可能招來老拳;開車遇不守規矩行為,駕駛人都必須沉默以對,否則後果可能不敢想...

趙春山/台宏邦交生變:談九二共識的外溢效應

我國與中美洲友邦宏都拉斯的關係日前傳出警訊。宏國總統卡斯楚聲稱,她已指示外長處理與中共建交事宜;中共外交部發言人對此亦公...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