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恆/2023,願台灣無往不利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歐新社
德國前總理梅克爾。歐新社

陳立恆
陳立恆
月前收到德國在台協會處長許佑格關於邀德國前總理梅克爾來台訪問演說回覆;據悉梅克爾辦公室近來一改過往在全球事務積極鳴放,現在聚焦轉回國內事務,尤其對國際關係上存在衝突對立的區域問題,明確採取一種避免「不平等對待」態度,所以這位曾經在全球政壇翻雲覆雨手,如今只能在中美博弈的兩岸局勢裡做個觀棋不語的看客。

這樣的拒絕固令人遺憾,卻也不是無跡可尋;畢竟俄烏戰爭烽火最近延燒到梅克爾自己,縱然她在現實政治游刃有餘十六年,仍舊不符合眼下歐美主流政治正確,如此的今非昔比也恰恰說明國際政治本質,無論是現實正確還是政治正確,其實都不是為了真正的「正確」,而是為了各自的「利益」。

以現在方興未艾的俄烏戰爭為例,身為局外人的我們,無法為那些飽受戰亂衝擊的俄烏民眾決定什麼是正確,也無法判斷現在的局面是否符合他們的利益,然而,身為台灣人,有百分百話語權,來為你我心中的正確發聲,同時選擇一個將你我利益最大化的明天。

這正是去年中德文化經濟協會著手邀請梅克爾來台訪問的初衷,今年成立將屆九十周年的中德文化經濟協會,一直致力我國與德、奧、瑞等德語系國家間文化、藝術與經貿等方面交流互惠,更希望能夠在中華民國外交特殊地位之外,為我們爭取到更為寬闊的國際能見度;另一方面,台灣屬於地球村一員,其實無須自囿於中美兩大強權夾縫中,歐盟作為國際社會中舉足輕重關鍵角色,它與中美間的歡喜哀愁並不完全相同,台灣大可從夾縫裡探身而出,從歐洲視角的第三觀點來進一步了解,台海局勢對不同立場的利弊得失,更可清楚判讀這場區域衝突背後,誰有可能損失慘重、誰又可能滿載而歸!

身為台灣人,站在廿一世紀變局中心,我們必須也要學會為利而來、為利而往,如果這場變局需要以台灣人的生命財產為代價,顯然不符合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共同福祉,所以,如何在大國交鋒間讓台灣利益最大化,不單單只為某個政黨、某個團體或是某些個人的利益考量,將是我們協會下一個階段全力以赴的自我期許。

我們非常感謝許佑格博士一直以來為台灣與德國關係奔走,雖然當時明知機會杳渺,他還是欣然應允為協會邀約梅克爾,雖然此次未能如願,但我們相信未來依然可期。其後協會還將邀約歷屆德國駐台代表與經濟辦事處長們共襄盛舉;在邀約過程中,除許博士,我們遇見許多熱心德國友人為台灣與德國平等雙贏而斡旋的溫暖真誠,這些才是我們應該與之並肩的正向能量。

台灣小國寡民,難以支撐勞民傷財的伐兵攻城,雖然伐謀伐交任重道遠,但是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我們堅定信念、砥礪前行,相信二○二三年之後,台灣在變局裡的每一步腳印,都能展現出無往不利的安定從容!

(作者為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德國 梅克爾

延伸閱讀

坦克之後還送戰機? 美表示不排除向烏提供更多

德國拒當出頭鳥 逼拜登先送戰車 歐洲多國跟進

中國寧德時代落腳德國 衝刺電動車電池產能

影/麥森水晶雕刻大師來台獻藝 高雄另類走春首選

相關新聞

王健壯/台灣當然要質疑王座背後的聲音

當一個國家的閣揆對國會議員說「你不要在那裡講疑美論,大家不會相信」時,疑美論在他的認知裡,顯然是錯誤的、政治不正確的言論...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9:清閒日子少過為妙

侄兒大學畢業時,他的同學們都在找工作,我問他:「你的同學們多數希望找哪些工作?」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8: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造物主創造的世界萬物都是很有用的,有些東西看似沒有用,那不是因為它們沒有用,而是我們人太笨,不知道他們的用處。就像早年煉油科技尚未出現時,地下的原油被人類認為是一無用處的廢物,可是現在哪個地方發現地下有豐富石油,那還得了,舉國歡騰,世界矚目。

陳立恆/明明能當受益人,偏偏想當被害者!

正當全台上演各種缺蛋、缺水、缺電、缺兵的多重宇宙,我們視若仇敵對岸悶聲促成回教兩大山頭—沙伊復交,縱使難讓千年相爭的遜尼...

葉銀華/打破舊經濟模式 新經濟又呈現什麼?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強權政治(如美中角力)與黑天鵝事件(如新冠疫情)加速引發的「合久必分」階段,並體現全球供應鏈重組上。...

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7:家有籠子雞?

小時候家境困難,母親就開始養雞,出售雞蛋貼補家用。母親養的雞都是來亨雞、紐航西、路島紅等洋種雞,因場地有限,只養了十幾二十隻,雞籠是二層樓式的。這些養在籠子裡的雞,我們都準時供應飼料、飲水,並清理糞便。牠們吃飽,就在籠子裡戲要或睡覺。我們對雞的希望,則是快點長大下蛋。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