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烏克蘭要把所有俄軍趕出國土 美頭號將領:今年不大可能

劉憶如/與經濟分道揚鑣的全球股市

今年全球經濟局勢不確定性仍高。路透
今年全球經濟局勢不確定性仍高。路透

劉憶如
劉憶如
今年一月以來的全球股市,出人意料地表現亮麗,且與一般預測的全球經濟疲弱背道而馳。截至一月十七日台股封關前,邁入二○二三年的短短半個月之間,費城半導體及那斯達克上漲逾百分之十一,德國、法國、香港等股市上漲超過百分之七,南韓、希臘、荷蘭漲幅都超過百分之六,台指也有百分之五的漲幅;這讓封關之前的台股投資人,特別猶疑是否要抱股過年。

國際貨幣基金(IMF)雖在一月十二日表示,因世界各國尚未見到貨幣緊縮的全面衝擊,因此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僅為百分之二點七;但同時表示應不會再下調成長預估。經濟雖不好,但也因已都是在預期之中,也許因此今年一月的全球股市,反映的不再是同期的經濟走弱,而是一月發布的幾項好消息。

最近的幾項好消息,首推通膨的持續下降。一月十二日公布美國去年十二月份的年通膨率已降至百分之六點五,低於去年所有月份的年通膨率,回到接近二○二一年十月份的水準。歐洲也因出乎意料的暖冬,能源價格及通膨率都持續下降。通膨若能至少不再升高,全球央行升息壓力大減,市場也期待這一波貨幣緊縮循環能盡早進入尾聲。

其次,傳統「通膨及失業」兩害相權的「菲利浦曲線」並未出現,因此通膨下降的同時,失業率也持續下降,美國甚至再度創下五十年來最低百分之三點五失業率的佳績。因此,在房地產及高科技等利率敏感產業重創之際,整體民間消費力道則因勞動市場的強勁而得以維持;這也強化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樂觀預期。

另外,中國大陸自今年一月八日起,一步到位解除清零政策,雖會因此大幅增加確診率,但市場也期待中國成功解封後,再度貢獻全球總需求與經濟成長。只是,中國疫情變數仍多,政策的持續性有待觀察,且中國的消費及投資一旦恢復,石油等能源價格也很可能隨之上漲以致加重全球通膨壓力,這些都是風險。

最後,近月來美元的走弱不但大幅減輕新興市場債務壓力,更也提升全球資金對非美元市場的投資興趣。例如美國標普五百指數,自去年低點(十月十二日)至今年一月十七日上漲百分之十一點六,但泛歐六百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分別上漲百分之十八,希臘、波蘭、香港更分別上漲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三十二,及百分之二十九,台股也上漲百分之十四,皆超過美國標普漲幅。若再加上考慮匯率的變動,例如這三個多月間,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百分之十一,台幣也相對升值百分之五,清楚顯示此波股市反彈以來,國際上非美元投資的吸引力。

主計總處昨日(一月十八日)公布我國去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率因出口衰退而未能保三,僅達百分之二點四。但與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一致地,是經濟成長雖低,但好消息是失業率續降,去年甚至創下台灣二十二年來最低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六七的紀錄。在全球經濟不振的預期下,台灣應把握機會調整成長結構,期待利率匯率稅制等政策不再獨厚出口產業,藉由就業市場的熱絡帶動薪資上漲,提振民間消費,並藉由全球關注非美元投資之際,鬆綁法規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壯大台灣企業。(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通膨 美國

延伸閱讀

拉夫羅夫將美國比作希特勒、拿破侖

土耳其外長訪美 聚焦購買F-16及瑞典芬蘭入北約案

適值美股超級財報周 台股休市12天怎麼趨吉避凶?

美國公民被中國拘禁多年 家屬盼布林肯出手搶救

相關新聞

施振榮/凝聚共識為台灣打造更堅韌的社會

當前全球正面對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疫情、地緣政治造成供應鏈可能斷鏈等種種挑戰,令人感到憂心,雖然在媒體上看到許多有識之士...

陳亮恭/高齡科技產業提升健康餘命

行政院跨部會提出以開創高齡科技產業,預估提升產業規模至三千億,從而達成提升民眾健康餘命達七十五歲。相較多年來高齡與人口政...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遷怒先生外傳

洪先生早晨上班時,碰到二樓剛搬來的劉太太,互相問候,聊了二、三分鐘,後來他在路上轉彎時,與另外一輛車子擦撞,雙方吵了起來。

辛翠玲/你也ChatGPT了嗎?

其實人們早已預期,AI人工智慧的時代終將來臨;過去這些年來,也有大量關於如何應對AI的討論,只是當這一刻真的靠近時,還是讓人...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真有那麼嚴重嗎?

有位朋友的孩子唸高二時,突然不想唸書,他開始蹺課,甚至離家出走。父母極為緊張,想不到這麼倒楣的事,真的發生在自己家裏。緊張、生氣、無奈也沒辦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讓孩子輟學在家,只要不出去變壞就好了。

葉匡時/政務首長需要管理教練

職業運動員通常會聘請教練來增進自己在運動場上的競爭力;包括最頂尖的運動員,他們的體育技巧遠遠超過他們的教練,但仍然重視教...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