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如/與經濟分道揚鑣的全球股市

國際貨幣基金(IMF)雖在一月十二日表示,因世界各國尚未見到貨幣緊縮的全面衝擊,因此預期全球經濟成長僅為百分之二點七;但同時表示應不會再下調成長預估。經濟雖不好,但也因已都是在預期之中,也許因此今年一月的全球股市,反映的不再是同期的經濟走弱,而是一月發布的幾項好消息。
最近的幾項好消息,首推通膨的持續下降。一月十二日公布美國去年十二月份的年通膨率已降至百分之六點五,低於去年所有月份的年通膨率,回到接近二○二一年十月份的水準。歐洲也因出乎意料的暖冬,能源價格及通膨率都持續下降。通膨若能至少不再升高,全球央行升息壓力大減,市場也期待這一波貨幣緊縮循環能盡早進入尾聲。
其次,傳統「通膨及失業」兩害相權的「菲利浦曲線」並未出現,因此通膨下降的同時,失業率也持續下降,美國甚至再度創下五十年來最低百分之三點五失業率的佳績。因此,在房地產及高科技等利率敏感產業重創之際,整體民間消費力道則因勞動市場的強勁而得以維持;這也強化對美國經濟「軟著陸」的樂觀預期。
另外,中國大陸自今年一月八日起,一步到位解除清零政策,雖會因此大幅增加確診率,但市場也期待中國成功解封後,再度貢獻全球總需求與經濟成長。只是,中國疫情變數仍多,政策的持續性有待觀察,且中國的消費及投資一旦恢復,石油等能源價格也很可能隨之上漲以致加重全球通膨壓力,這些都是風險。
最後,近月來美元的走弱不但大幅減輕新興市場債務壓力,更也提升全球資金對非美元市場的投資興趣。例如美國標普五百指數,自去年低點(十月十二日)至今年一月十七日上漲百分之十一點六,但泛歐六百指數及MSCI新興市場指數都分別上漲百分之十八,希臘、波蘭、香港更分別上漲百分之六十三、百分之三十二,及百分之二十九,台股也上漲百分之十四,皆超過美國標普漲幅。若再加上考慮匯率的變動,例如這三個多月間,歐元相對於美元升值百分之十一,台幣也相對升值百分之五,清楚顯示此波股市反彈以來,國際上非美元投資的吸引力。
主計總處昨日(一月十八日)公布我國去年第四季經濟負成長,全年經濟成長率因出口衰退而未能保三,僅達百分之二點四。但與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一致地,是經濟成長雖低,但好消息是失業率續降,去年甚至創下台灣二十二年來最低失業率百分之三點六七的紀錄。在全球經濟不振的預期下,台灣應把握機會調整成長結構,期待利率匯率稅制等政策不再獨厚出口產業,藉由就業市場的熱絡帶動薪資上漲,提振民間消費,並藉由全球關注非美元投資之際,鬆綁法規吸引更多國際資金,壯大台灣企業。(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