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葉倫一番話提振市場信心 美股道瓊早盤漲300點

王文華/團圓麵

此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此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王文華
王文華
年底,三代團圓,卻沒見面。

媽媽確診了,住進醫院隔離病房,靠氧氣機呼吸。

注射抗病毒藥物後,燒退了,從氧氣面罩換成鼻套管。但醫師說:「年紀大的病人常一開始治療後好轉,過幾天又有變化,還是要密切觀察。」

果然傍晚又開始發燒、拉肚子。接下來幾天,上吐下瀉、排尿不順,跟一般描述的症狀完全不同。

護理師說:「老人家,症狀很難講。」是安慰,也是警告。

晚上睡不好,一直醒來。護理師凌晨四點來打針順便換針頭,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奶奶喜歡拔針頭,你們要去買一個約束手套。」

沒有任何病約束得了她。隔天恍惚,一直說過年了,她有約人打牌,要去拜年。才剛講完,立刻就起身,差點跌下床。

媽媽的牙不好,平常在家就只能吃軟爛的東西。住院後不知是沒有食慾,或是沒有力氣,醫院的伙食都不吃。於是我們開始送餐。

她平常喜歡吃蒸蛋。我把水換成雞湯,蒸出來像「糕」,不滑溜。少蒸五分鐘,看起來比較亮麗,卻也不吃。雞湯換牛奶,鹹的變甜的,仍被退貨。

我多管齊下:木瓜、豆花、布丁、奶酪、酒釀、柳橙汁、芝麻糊、白木耳…。但除了豆花,統統出局。

我哥建議:「煨麵軟爛,媽平常愛吃,可以去上海餐廳買。」

上網研究,蔥開煨麵不難,但需要蝦米、蔥、火腿。家中沒火腿,蝦米也已過期。情急下只好用培根取代火腿。培根出油多,炒蔥也有香味,加了高湯煮,味道以假亂真。

我孩子還小,煮軟爛的食物我熟。廚房有兩把剪刀,專門用來剪兒童餐。「假」蔥開煨麵煮軟後,我左右開弓,像是要剪掉病毒。

裝哪呢?放一般紙碗,到醫院全涼了,而住隔離病房又不能出房間用醫院的電鍋。翻箱倒櫃,找出一個保溫碗。是我太太從國外回台隔離時,我幫他送飯用的。媳婦曾用的碗,如今給了婆婆。

孩子的剪刀、太太的碗,一家三代,因一個疾病而分開,卻因一碗煨麵而「團圓」。

送到護理站,我指著角落隔離病房,「需要我拿到病房門外嗎?」

「放這就好。」

我跟她這麼近,也這麼遠。

最後,「團圓麵」比不上「小南門」。麵只吃了兩口,豆花全部吃光。

也許保溫碗還不夠。我哥發現韓國有一種保溫袋,寶雅有賣。

媽媽住院近三周後,才漸漸清醒。晚上,她透過視訊,一邊拍著約束手套一邊唱歌:「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

唱完後她說:「你生日快到了,我送你一千塊的紅包」。

我逗她:「台幣還是美金?」

她猶豫,然後說:「美金!」

猶豫,因為她節儉的個性。「美金」,因為對孩子永遠的擔心。我知道,她回來了。

那晚,台北降到十度。我出門買蝦米和保溫袋,準備東山再起。我想起八百多萬跟我媽媽一樣確診的人,他們後來都吃了團圓麵了嗎?這個病,把家人隔離。但也用另一種方式,讓我們團聚。

(作者是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護理師 火腿

延伸閱讀

尾牙亂象!辣妹喝醉胸罩位移 跌倒撞斷牙「變兔寶寶」

護理師一句話惹毛 台中男砸手機罵「看不起刺青」遭訴

屏基歲末雞湯送暖21年不間斷 溫暖療癒孤寂長者的胃與心

黑科技?火腿套上華為手表竟測出「心跳血氧」 網笑:為食材注入靈魂

相關新聞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6:管教兒女要及時

自從亞當、夏娃背棄上帝後,人類的血液裡一直就帶著罪性,每個人都有軟弱跌倒的時候。因此做父母的對孩子,必須施以適當的管教,正所謂「愛必管教」,否則孩子便無法平衡地發展,成為有用的人。

方祖涵/凡事都值得抱怨的年代

二○一八年底,加州舉辦四年一度大選,在當時進步氛圍下,自由派除囊括現任州長及聯邦參議員以外,各項公投也頗有斬獲。其中對生...

林中斌/習見普亭 停戰將臨

三月十三日路透社報導,習近平將訪俄見普亭,之後習將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

王正方/「少子化」問題能解決嗎?

「這個國家」的人口負成長已好幾年,去年只有十三萬八千多新生兒,生育率近乎世界第一低。環視他國也面臨同樣問題:日本進入老年...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5:人性經不起誘惑

告子說:「食色性也。」人到一定年齡,性的需要強而有力,必須依靠法律、教育、宗教及道德力量給予約束,否則人跟禽獸差不了多少。在這些約束力量薄弱時,人的性衝動就會跨欄而出,即使地位崇高如美國總統亦不能免。

馬凱/品格教育難於愚公移山

社會風氣快速敗壞,令人歎息扼腕。路上看人一眼,可能招來老拳;開車遇不守規矩行為,駕駛人都必須沉默以對,否則後果可能不敢想...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