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

台灣在二○一八年步入高齡社會,就在那年,地方選舉有人順勢打出「又老又窮」的口號,掀起了驚濤駭浪!如今老窮的議題,已不只是一個城市,而是全台普遍的趨勢。當前台灣老人總數約有四百萬,占總人口十七%,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獨居現象成長快速,今年初已有五十一萬是單老戶,另有十五萬人為雙老戶;這兩者分別屬狹義與廣義的「獨老」,合計占總住戶八%,且老人戶的所得,有一半是處於最低的廿%。
台灣獨老現象的走勢,值得警惕!乃因今後十年台灣高齡化將加速,老化程度將超過多數歐美國家,並可能在二○五○年超越日本。原因是台灣有廣大的二次戰後嬰兒潮,他們是在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六年高生育年代出生的,人口眾多,未來的十年的老人就是他們,加上台灣的生育率世界墊底,也會加速提升老人的占比。
獨老正快速增加,可是「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台灣九十七%的老人有子女,且平均子女數有三點四人;這說明著,老夫婦與子女共居現象在瓦解中。此外,因生育率低迷、越來越多適婚者未婚、結了婚也未必有生育;二○二○年普查顯示,全國八百萬住戶中一○七萬戶是夫婦戶,二○九萬單人戶,較前次普查成長許多,他們是未來潛在的「獨老」,情況可能比日本更糟!
然而成為獨老並非一定不好,就像松原惇子在書上說的,看每個人怎麼面對?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成為獨老」是否是不得已?有些人不論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居住方式,包括獨居;另有些人,在年輕時就選擇不婚或不育,這些人雖有自知之明,但不見得都能因應未來獨老狀況。至於其他的多數人,通常是沒得選擇,就算是結婚生育,辛苦扶養小孩成人,年邁後子女不願共居,或共居而啃老,遑論照顧或孝敬!
由於女性壽命較長,獨老時間通常比男性久;這也可能是,女性較能面對獨自生活而活得較久。此外,許多女性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擴大交友圈,多數男性卻在退休後走向孤獨。君不見,只要公園裡傳來音樂聲,就可看見一群群婦女或做運動或翩翩起舞,若有男性,總是落單在旁觀看或跟著比手畫腳,另有些窩在公園角落捉對廝殺(下棋)。如果在百貨公司,更可看見三五成群有說有笑的婦女,她們逛什麼,就缺什麼,最受店家歡迎;男性總是一個人逛,缺什麼才逛什麼!
除了少子高齡化,台灣的勞參率也偏低,乃因年輕人普遍就學,且許多人在五十來歲就離開勞動力市場,於是造成實際工作人口負擔加重,不僅傳統的「養兒防老」難以維持,甚至會因家庭關係的崩解轉變為「養兒妨老」並帶來世代的緊張。政府人口政策,不能只重花錢而忽視此現象。(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