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8:教育解鎖貧窮

從前家裡窮困,幾乎是在溫飽的邊緣掙扎。母親在路邊空地上養雞,約二、三十隻,養的是當時很流行的來亨雞、紐航西及綠島紅等品種。
養雞後,我家生活有相當程度的改變。公雞閹了長大後拿去賣,母雞留著下蛋,每天有十多個蛋可賣。有的雞蛋破損了就留下來自己吃,不時還可以殺隻要淘汰的雞燉補,家人營養獲得改善。雞糞還可以拿去種菜,蔬菜自給自足。
教育使窮人翻身
大陸農村流行一句話說:「雞屁股是農民的銀行。」真是太有道理了,因為這就是我們家早年的寫照。
家母用養雞賺的一點錢,參加民間標會,算準了日子,標得會錢的時間總是在我們繳學費的時候,我們就是這樣解決了學費問題。
我大學畢業後,參加「稅務關務人員特考」,分發到基隆海關工作,薪水交給媽媽,家用立刻鬆綁,弟妹繳學費也容易多了。後來妹妹弟弟都大學畢業,我家從貧窮之地,一下子變成了小康之家。教育使窮人翻身,教育是窮人家的銀行。
台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有限,但是卻創造了經濟發展奇蹟,國民所得由不到一百美元,升到了三萬美元,人民的生活水準大大提高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台灣的教育雖有許多讓人詬病之處,但瑕不掩瑜,基本上是成功的,所以教育是台灣人民的銀行。
書中自有黃金屋
中國大陸曾在內陸貧困地區辦希望工程,廣建希望小學,讓鄉村孩子有書可以唸。又搞重點大學,提升大學教育水準,這些都是極為正確的政策。因為任何一個社會要發達起來,一定要在教育上扎根,教育是會下蛋的金母雞。
古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個人出人頭地靠讀書,國家富強靠教育,教育是解開貧窮鎖鍊的鑰匙,人類進步的磐石基礎。任何一個社會要發達起來,一定要在教育上扎根,教育是會下蛋的金母雞。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