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擺拍狒狒」引爆全民怒火 桃園市府專委盧紀燁請辭獲准

不滿陳建仁答詢狀況外 綠委林岱樺高分貝飆官員:妳閉嘴

施振榮/譯不準,行不精

英文「Computer」譯為「電腦」,易造成誤導。 (聯合報系資料庫,記者侯永全攝影)
英文「Computer」譯為「電腦」,易造成誤導。 (聯合報系資料庫,記者侯永全攝影)

施振榮
施振榮
古人有云:「名不正,則言不順。」(出自論語)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古人藉以告訴我們,做人做事必須理由正當而充足,不正名就容易產生誤導。

今日,我則要提出:「譯不準,則行不精。」主要是我觀察到目前社會上有許多翻譯用語,由於一開始的概念源自於國外,翻譯者如果不能精準掌握概念原本的意義,翻譯後就容易造成誤解與偏頗。

舉例來說,英文「Computer」一般的俗名翻譯為「電腦」,較正式的名稱則翻譯為「電子計算機」,但這兩個翻譯都是從具體、有形、看得見的角度來思考,雖然翻譯起來較容易理解及想像,但也容易造成誤導,因為人腦的運算能力雖有極限,但人有智慧,兩者的境界還是有本質的不同。

至於近來校園出現一些新的「Computing」學院,就翻譯為「運算」學院,這是從無形的角度思考,翻譯相對較為貼切。

又如「AI」的英文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雖然一般習慣翻譯為「人工智慧」,但會誤導好像可以取代人類,其實引擎的出現讓人類的體力可以延伸,AI則是透過晶片讓運算力可以延伸,但它們只是接受指令去運算或分析大數據,背後還是要靠人來指揮,人的智慧才是活的,晶片運算只是死的。

此外,「Robot」一般翻譯為「機器人」,這也是從有形及具象的角度思考,其實隨著科技發展,現在的機器人早已無所不在,表現在外的形式也不一定是人形,甚至只是無形的軟體,也沒有實體機器。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思維的盲點,我認為,主要是一個概念往往同時有顯性面與隱性面,大家容易只看到事物的顯性面,卻忽略了背後的隱性面,雖然顯性面較易傳達,也較具像化,讓人容易認知,但也會因此出現盲點。

就如「IoT」(Internet of Things),一般翻譯為「物聯網」,但這個翻譯只重視了「物」。其實所謂的「Things」包括了「事」和「物」,物是有形的,事是無形的,反而許多無形的事串聯起來背後的意義更為重大。

又如源自歐洲的「Classical Music」,公認是音樂表演藝術的最高境界,一般指的是西方從十一世紀以來發展,而至十七世紀至十八世紀時期達到高峰的歐洲主流音樂。一般翻譯為「古典音樂」,但用「古」字會誤導大家的理解,我認為翻譯成「經典音樂」會較合適。

另外談到英文的「Virtual」,其實它的原意並不是指「虛」的,雖然看不見,但卻是具體的、有效的,有實無名的意思,但中文翻譯「虛擬」的字義往往會誤導了大家。

此外,很多人將「Industry」翻譯為「工業」,其實Industry的英文是「產業」之意,一字之差,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實際上,Industries還包含了GDP占三分之二以上的服務業,甚至教育產業、醫療產業,都是Industries的一環。

我之所以特別要把這些大家慣用的名詞講清楚,更精確地表達其原意,是因為這些觀念是核心思維,思維對了,才能進一步創造價值,否則會受到文字的表面意義誤導。(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英文

延伸閱讀

日產化學上量3D封裝臨時粘合劑 首次涉足後端材料製造

專家:全球汽車晶片短缺狀況 估計會持續到2024年

專家:美國持續加強對華管制 或將使中國大陸成熟製程晶片更具競爭力

精測 11月業績月減9%

相關新聞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0:溺愛不等於關愛

替人證婚本是美事,但現在卻變成苦差事。不講些勉勵的話,對不起主婚人,可是講話,底下像市場一樣,根本沒人聽。有次我在證婚致詞時,底下不但嘈雜,而且有一個約五、六歲的小男孩,爬到台上,碰的一聲跳下去,然後又爬上來,再跳下去,如此繼續目中無人的玩耍,卻不見家長來管教或阻止一下。

廖元豪/黑暗榮耀中的霸凌、復仇與正義

韓劇「黑暗榮耀」近日非常熱門,據說收視率已在卅八國取得冠軍,上線首周的網播量就突破了一點二四億!而在台灣的社交媒體上,也...

趙春山/「雙英行」:和陸親美,有何不可?

前總統馬英九今天啟程前往中國大陸,踏上他一生首次的「祭祖之旅」。這是兩岸分治七十四年來,中華民國卸任元首首次訪陸,當然會...

王健壯/台灣當然要質疑王座背後的聲音

當一個國家的閣揆對國會議員說「你不要在那裡講疑美論,大家不會相信」時,疑美論在他的認知裡,顯然是錯誤的、政治不正確的言論...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9:清閒日子少過為妙

侄兒大學畢業時,他的同學們都在找工作,我問他:「你的同學們多數希望找哪些工作?」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8: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造物主創造的世界萬物都是很有用的,有些東西看似沒有用,那不是因為它們沒有用,而是我們人太笨,不知道他們的用處。就像早年煉油科技尚未出現時,地下的原油被人類認為是一無用處的廢物,可是現在哪個地方發現地下有豐富石油,那還得了,舉國歡騰,世界矚目。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