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賽前積水才解決 桃園球場5局下又因熄燈被迫暫停

出手了!化解「費芯之戰」 蔣萬安會談北市黨部主委2小時

阿妹演唱會瘦成筆芯腿!「無碳水」激瘦菜單曝光 營養師喊:不可能

盛治仁/從縣市長選舉看2024

蔡英文下令全黨力挺林智堅,重創民進黨形象。 (聯合報系資料庫)
蔡英文下令全黨力挺林智堅,重創民進黨形象。 (聯合報系資料庫)

盛治仁
盛治仁
這次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敗關鍵因素有二:林智堅市長論文和提名陳時中部長參選北市。

從一本論文開始的蝴蝶效應,後勢強勁。其實論文是否抄襲,本不是選舉中的致命議題,回應的立場和態度才是。如果坦承錯誤並勇敢道歉,讓選民公決,不一定會敗選。但做出全黨力挺的政治決定,就讓選戰一開始即陷入無法辯護困局,然後被迫中途換將,接著局面就一路往下。

另外一個關鍵因素,是在北市提名陳時中部長,讓防疫政策檢討成選戰主旋律。不管是過去的失言或是高端政策、快篩試劑缺乏和疫苗價格封存等議題,曾為指揮官的候選人勢必落入守勢。這當然又牽涉到民進黨對防疫表現的認知,和民間有一定程度落差問題。

未來要如何避免決策機制上再犯上述錯誤,是檢討首務。

國民黨部分,結果來看是大勝,應該要體驗到沒有黨產後,也能夠贏得選舉的道理。黨產非靈丹,關鍵在民心,政黨理想性、社群媒體、即時反應和年輕新血才是關鍵。

從選票結構上看,是民進黨流失比率遠大於國民黨成長。這些流失選民下次選舉會如何決定,端看兩黨表現,才知道二○二四大選,會重演二○二○的鐘擺,還是二○○八的骨牌。

影響未來發展的觀察重點,是輸贏雙方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輸或贏的原因。輸的一方能確實檢討改進,贏的一方能知道自己不足處,才能保有未來的競爭力。

另外想談一下部分媒體表現。不管是距離事實很遙遠的選前民調,還是開票當天灌票到超過實際得票數的表現,都完全脫離媒體報導真實的天職。主事者要想一想,自己做的事,就是在欺騙支持相信自己媒體的閱聽人。下一次發布民調時,閱聽人會如何反應呢?

影響二○二四最重要的因素有二:候選人和兩岸政策。候選人部分民進黨應該已經明朗化,由賴副總統代表參選機會最高,國民黨則居於劣勢。民調支持度最高的侯市長能夠剛當選就參選嗎?其他人能夠得到黨內和選民支持嗎?都是亟待克服的問題。

兩岸政策這次沒有太大影響,但在總統選舉必定是關鍵議題。作為選民,我比較貪心,不願意在制度與和平兩者間擇一。我既想維持現在的主權和民主自由制度,又要避免戰爭過和平生活。那一個候選人能夠給出達到這平衡的最合理政策和執行方式,我相信就能得到多數選民支持。

權力常會導致偏聽和傲慢,且時局變化太快,所以我一直不相信會有某黨永遠執政情況在台灣發生,制衡和輪替才是民主政治常軌。台灣民主可貴處就是,人民手中有作裁判的選票,這就夠讓各政黨戰戰兢兢,回應民意。這次選舉看出網軍和話術的限制,勤懇做事,必有回報。

最後我想用邱吉爾的話來鼓勵朝野政黨。「成功不是結局,失敗也並非末日,重要的是有沒有勇氣繼續前進。」(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希望您們拿出勇氣,面對自己的不足認真檢討改進。回到初衷,為台灣土地和人民的永續發展擘劃未來,以造福社稷來爭取下一次選舉的勝利。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國民黨 民進黨 選情評論 2022大選

延伸閱讀

陳時中的「鹹豬手」(上):你的「親切」可能是他人的不適?

會輸不意外?黃暐瀚7月神預言陳時中得票率 勸他「學1人就贏」遭無視

陳時中一張照片 媒體人爆台北網軍側翼圖鑑

外傳官邸便當會成何志偉「公幹大會」? 蔡總統:人民不希望民進黨獨大

相關新聞

李清志/木都嘉義一日漫遊

嘉義是一座適合走路城市,特別是這個季節,氣溫舒適,黃花風鈴木盛開,非常適合在戶外走走;步行可以看見都市各種面貌,也可以真...

施振榮/凝聚共識為台灣打造更堅韌的社會

當前全球正面對氣候變遷、節能減碳、疫情、地緣政治造成供應鏈可能斷鏈等種種挑戰,令人感到憂心,雖然在媒體上看到許多有識之士...

陳亮恭/高齡科技產業提升健康餘命

行政院跨部會提出以開創高齡科技產業,預估提升產業規模至三千億,從而達成提升民眾健康餘命達七十五歲。相較多年來高齡與人口政...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遷怒先生外傳

洪先生早晨上班時,碰到二樓剛搬來的劉太太,互相問候,聊了二、三分鐘,後來他在路上轉彎時,與另外一輛車子擦撞,雙方吵了起來。

辛翠玲/你也ChatGPT了嗎?

其實人們早已預期,AI人工智慧的時代終將來臨;過去這些年來,也有大量關於如何應對AI的討論,只是當這一刻真的靠近時,還是讓人...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1:真有那麼嚴重嗎?

有位朋友的孩子唸高二時,突然不想唸書,他開始蹺課,甚至離家出走。父母極為緊張,想不到這麼倒楣的事,真的發生在自己家裏。緊張、生氣、無奈也沒辦法,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只好讓孩子輟學在家,只要不出去變壞就好了。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