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1:少走冤枉路

所以人不要怕失敗,因為失敗的經驗會告訴我們成功之道。 示意圖(ingimage)
所以人不要怕失敗,因為失敗的經驗會告訴我們成功之道。 示意圖(ingimage)

日本科技廳設立了個「活用失敗知識研究會」的新單位,專門搜集失敗經驗,成立資料庫,成為知識資源。這個研究會是根據2000年六月一份研究報告建議而成立的。

這份報告認為,新的知識及發現與技術的開發,是在不斷失敗的經驗上所取得的。將失敗過程中累積的經驗作為社會共有財產,是提高技術可靠性的有效手段。現在日本社會很喜歡討論這個問題,稱它為失敗學。

失敗的經驗更有益

我們很喜歡聽別人講成功的經驗,可作為借鏡。但是別人失敗的經驗一樣對我們有益處。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成功的路,失敗經戰告訴我們如何避開錯誤的路,兩者都能幫助我們邁向成功。

從前開手排檔汽車,最怕上坡起步,因為油門與離合器的配合若未恰到好處,就會熄火。後來我就找了一條車輛來往較少的上坡道路,在那裡不斷的練習上坡起步,多次熄火後,終於找到竅門,以後遇到上坡起步的地方,就不再害怕了。

為解決問題而創新

英國人史蒂芬遜是個貧苦礦工的兒子,看到工人費力地推礦車,於是發明了鐵軌運輸,其間經過無數次失敗,最後還是成功了。

美國人富爾敦發明輪船,幼時喜撐船到河裡釣魚,但總覺得太累,發現用腳踏板拍水,船可自行,乃在船尾裝一旋轉輪,用手搖船行。

1803年造輪船試航失敗,1806年回到美國再造船,為帆船界的人反對,夜裡還偷偷的拆了他的船。但他鍥而不捨的對抗失敗,最後他仍然成功了。

減少冤枉路

人類的許多發明與進步,都是在不斷失敗經驗中所完成的,失敗經驗與成功經驗,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吸取別人失敗經驗,自己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

國父孫中山先生說國家進步要迎頭趕上,就是要跳過別人的失敗經驗,快速前進。但是不瞭解別人的失敗經驗,又如何能跳過失敗邁向成功呢?

吸取別人失敗經驗是重要的,但從自己的失敗中得經驗可能更加刻骨銘心。所以人不要怕失敗,因為失敗的經驗會告訴我們成功之道。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

延伸閱讀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90:危險從不約定時間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9:一定要結婚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8:大體老師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87:嚼口香糖減肥

相關新聞

王健壯/台灣當然要質疑王座背後的聲音

當一個國家的閣揆對國會議員說「你不要在那裡講疑美論,大家不會相信」時,疑美論在他的認知裡,顯然是錯誤的、政治不正確的言論...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9:清閒日子少過為妙

侄兒大學畢業時,他的同學們都在找工作,我問他:「你的同學們多數希望找哪些工作?」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8:每個孩子都是天才

造物主創造的世界萬物都是很有用的,有些東西看似沒有用,那不是因為它們沒有用,而是我們人太笨,不知道他們的用處。就像早年煉油科技尚未出現時,地下的原油被人類認為是一無用處的廢物,可是現在哪個地方發現地下有豐富石油,那還得了,舉國歡騰,世界矚目。

陳立恆/明明能當受益人,偏偏想當被害者!

正當全台上演各種缺蛋、缺水、缺電、缺兵的多重宇宙,我們視若仇敵對岸悶聲促成回教兩大山頭—沙伊復交,縱使難讓千年相爭的遜尼...

葉銀華/打破舊經濟模式 新經濟又呈現什麼?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強權政治(如美中角力)與黑天鵝事件(如新冠疫情)加速引發的「合久必分」階段,並體現全球供應鏈重組上。...

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67:家有籠子雞?

小時候家境困難,母親就開始養雞,出售雞蛋貼補家用。母親養的雞都是來亨雞、紐航西、路島紅等洋種雞,因場地有限,只養了十幾二十隻,雞籠是二層樓式的。這些養在籠子裡的雞,我們都準時供應飼料、飲水,並清理糞便。牠們吃飽,就在籠子裡戲要或睡覺。我們對雞的希望,則是快點長大下蛋。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