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驚悚的五月人口

不出所料,五月登記死亡數高達一七四○九位,不僅比去年同期多二千三百位,更比前年同期多了超過四千位。而「淨移出」從四月超過五萬人的歷史新高,也降到一○八七○人,的確說明離境逾兩年而被移出戶籍現象。
前年(二○二○)五月新冠肺炎雖入侵我國,但該月並無致死案件,也無其它系統性死亡事件,可做為比較基礎。扣除人口老化因素後,今年五月「新冠疫情所帶來的超額死亡」將近四千人,約為指揮中心公布確診致死數(一千三百)的三倍,其中「不明的超額死亡數」應有二千五百位!
從去年五月防疫有破口後,各地方火葬場明顯較過往忙碌,反映的正是超額死亡,去年整年應有七千人左右。如果以美國二○二○年「疫情相關死亡數」占該年總死亡數十一%看,我國去年超額死亡占總死亡數(十八萬四千)只有四%。今年五月疫情較慘烈,六月即使緩和些,每日確診死亡仍是百人以上,而超額死亡數估計會是二點五倍!
專家們喜拿千分之一致死率,作為政府防疫工作良窳判準。然而,這裡有兩個弔詭:首先,感染數與官方認定確診數一定會有差距,此現象存在各國,且因不同疫情階段而有變化。其次是死亡歸因,若只統計醫療體系判定的確診後死亡,那麼許多疫情相關死亡即會被排除,例如,無症狀感染者死亡及確診康復後不明死亡,都可能是死亡黑數來源。
政府採用統計數字彰顯防疫政績,無可厚非;可是,一個真正負責,會為百姓著想的政府,應不會忽略任何和疫情相關的死亡!尤其少子化下,幼兒生命極為珍貴,更需保護。最怕的是,因忽略導致防疫破口不斷,最後仍逃不掉統計數字的反噬!
至於淨移出人口,終於在五月大幅下降,反映自二○二○年四月後出入境的急凍現象;換言之,兩年前已沒什麼人出境,兩年後自然就不會「被移出」戶籍。不過,內政部仍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五月淨移出在「缺少離境逾兩年因素」下,仍超過一萬人,數量之高,是新冠疫情前從未發生過事情!照理說,沒有離境逾兩年效應,今後幾個月,淨移出應轉為疫情前常態,也就是多數月份應是「淨移入」(移入多過移出),若今後每月仍有萬人上下淨移出,也是「國安危機」!
最後,筆者要指出五月統計更令人驚悚的地方,就是只生九四四二個嬰兒,創單月歷史新低,而前五個月死亡總數高達八一一四四人,則是歷史新高!
今年是虎年,果然在二月就出現低於萬人出生量,三、四月沒有明顯減少,很可能是筆者之前預測的「小嬰兒潮」,乃因「去年五月疫情初期突然多出了假期或在家工作」帶來的短暫效應。筆者預測,今年剩下的七個月,至少會有兩個月出生量不足萬人,全年出生量會在十五萬人以下!另方面,如果疫情死亡數沒有降下來,今年「生不如死」將衝破五萬人!
(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