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一/國家的惻隱之心與別人的連帶損害

人皆有惻隱之心,對陌生人的同情與善行是最超然的,完全不期望得到回報。有些研究發現,行善讓人快樂,從這個角度觀之,行善是一種利己的行為,符合自私的人性。當涉及利害關係時,超然的惻隱之心即變成自私的得失心了。在超然助人的利害關係中,「利」是自己覺得快樂,「害」是必須支付助人的成本,但是行善者不會太計較利害的權衡;反之,得失心強的時候,助人變成了一種算計。
當人覺得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脅時,惻隱之心就會被自私的天性抑制。例如,品牌公司的價值通常比上游的供應鏈廠商高許多,品牌廠商在ESG的訴求下會幫助供應商改善品質、增加供應商的利潤、要求供應商不可以用童工等等,對品牌廠商而言,這是利人利己的善行,但是如果供應商開始自立門戶,與品牌廠商競爭,即互為寇讎了。
自私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也是人進化與生存的本能。人類懂得群體的生存能力比個人強,因此靠設計多數人能接受並且執行的競爭規則組織起來,只要大家願意執行規則,組織即可以運作下去,當多數人不再願意遵守規則時,通常組織會動亂或解體,例如人民推翻政府,組織動亂後能穩定下來必須靠大家願意遵守新的規則。
組織必須有人領導制定規則,定規則的人當然會制定符合私利的規則,並運用自己的力量與影響力,讓組織成員接受新規則,如果規則具穩定性,組織成員願意長久奉行而且可以預期規則的持續性,組織即能發展壯大。美國是個強國,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一個穩定的,人民可以預期的行事規則,大家相信,努力可以獲致利己的成果,也因此吸引許多能力強的人去美國開創機會。
美國也想盡辦法領導世界制定規則,當然必須有利於美國,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領導設立聯合國、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等的目的是給世界各國互動的規則,由於各國的文化、政體、宗教、文明發展程度迥異,國家利益南轅北轍,這個規則的穩定性靠的不是各國心悅誠服的奉行,而是美國的強力介入。
為了自身的利益,美國當然會不斷推銷現行規則的好處,聯合在現況下獲利的盟友。當不合作者或是挑戰規則者出現,美國會努力迫使他們就範,因此,在維護現況或者產生新規則的過程中,會有一段極不穩定的狀態,讓許多人受到莫名其妙的傷害,例如俄烏戰爭已經發生,世界各地的窮人正因食物價格高漲受苦中,美國與中國將會有一段長時間非常激烈的鬥爭,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的人受到傷害,所有人都應預想這種「連帶損害」如何可能發生在自己的身上。(作者為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