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承泰/台灣人口危機,會有轉機嗎?

如果只看人口自然負成長,二○四○年台灣人口總數會比現在少約一百五十萬人,人口規模與公元兩千年相當。換言之,人口總數在這四十年間變化不大,可是老人占比,從二○○○年的百分之八點六,到現在的百分之十六,二○四○年將上升到百分之卅;人口結構改變,才是最大挑戰。且由於壽命會繼續延長,為了減緩老化速度,似乎只能鼓勵生育。
當然,移民也是辦法。台灣自一九九八年開放通婚以來,婚姻移民為台灣增添至少五十六萬人,此外,也生下五十萬以上「新台灣之子」;沒有他們,台灣早在二○○三年生育數就低於廿萬人了!很不幸,去年遷到國外人口居然達六萬一千人,遷回台灣人口因疫情關係,則是比往年少了一半;令人不解的是,國外疫情不是比較嚴重嗎?何以遷出數還創下近十年新高?
新冠病毒至今仍不斷延燒,全球感染人數即將突破一億,死亡人數差不多有兩百萬人。去年原以為各國疫苗開打之後,許多專家認為,今年下半年即可恢復往常的活動;可是今年才走過幾天,情況變得更棘手,不僅確診人數屢創新高,各式各樣的變種病毒也接二連三出現了!
筆者觀察世界衛生組織官網資料,發現以國家總人口為分母的確診率與死亡率(均以百萬人為單位),似乎和緯度與人種有關。例如,亞洲以及熱帶地區國家(多數是落後國家),確診率很少超過一千,死亡率更是在一百以下;相對地,處於北緯卅五至四十五度區間歐美國家,確診率幾乎都是成千上萬,死亡率則是成百上千。
以美國為例,確診率為百萬分之六萬九千,死亡率為百萬分之一千二百,歐洲幾個大國也不相上下,他們除緯度相近,也同是以「白種人」或稱之為「高加索種人」(Caucasian)為主。筆者好奇,究竟是基因、氣候、社會制度或生活習性使然?
去年九月「自然」期刊電子版,日本沖繩科大教授帕博研究團隊發現,新冠重症可能與「尼安德塔人」基因有關。確實,東亞國家情況相對好許多,即使日本最近情況惡化,過去一周新增確診,仍是比美國少了許多。
相形之下,台灣累計確診八百餘人,死亡只有七人,絕大部分民眾猶能維持平常生活,令世人稱羨!從海島位置看,台灣過去是「沼澤瘴癘之鄉」,如今是寶島,可阻絕病毒於境外。至於一些確診個案曾在台灣趴趴走,病毒卻無法傳散開來,除了可歸功於醫療衛生體系的完善,政府的超前布署與民眾的高度警覺;說不定,基因也發揮了抗疫功能。政府不妨也研究一下,才是Taiwan can help!台灣人若有此優勢,那麼,生育率真不該一再破底。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