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振榮/王道價值系統觀:翻轉「士農工商」的傳統思維

但實際上,社會經過幾千年的演進,傳統對「士農工商」的看法已不合時宜。
在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已接受教育,都具有一定的知識水準;而農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在現代社會只占整體GDP的個位數;製造業(工業)則占GDP不到三分之一;反倒是如今服務業(商業)占GDP比重已超過三分之二。
因此,隨著社會變遷,從王道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角度來看,也需要重新思考「士農工商」的排序會較為恰當。
「士」在古時候都是社會上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只不過很多人是讀死書,但好的領導人要能情理法兼顧,尤其隨著科技文明的演進,面對社會的運作,領導人需要智慧,才能讓社會共創價值且利益平衡,帶領社會向前邁進。
所謂的「商道」,商者「共創價值」,道者「誠信多贏」。商在社會中扮演價值交換的重要角色,透過價值交換來共創價值。服務業要面對社會各種需求,無所不在,所謂的買賣並不是誰賺誰的錢,而是一種價值的交換,在交易過程中創造價值並滿足客戶的需求,這也是經商的基本精神所在。
很重要的觀念是,要創造價值,各行各業都要有「兼商」(兼著做商人)的觀念,不論是農、工、藝術創作、政治服務等等,在做好自己的本業之外,要為社會創造價值就需要透過商的價值交換機制,可以說生活在社會中,人人都會需要透過價值交換,才能滿足生活中各層面的需求。
為社會創造價值,從王道價值的系統觀來看,要由「六面向價值」來思考,除了「有形、直接、現在」的顯性價值之外,還要兼顧「無形、間接、未來」的隱性價值。
尤其因為面對知識經濟時代來臨,無形價值的重要性提升,近年法令觀念也有所翻轉,更重視對無形智財的保護。如過去對於偷東西,要偷有形的東西造成財產損失才叫偷,但現在偷了無形的東西,雖然東西沒不見,但只要侵害權利就算偷,法令觀念本身已有所調整以適用到現代。
又如傳統有形的土地,被租用了,就不能再租給別人;但無形軟體,不只能給一個人租用,無形的東西反而愈多人用就愈值錢,這是過去沒有的。
在社會文明持續進步發展下,面對未來,看待六面向的價值更要有無形價值重於有形價值、隱性價值重於顯性價值的新思維,才能有助我們翻轉未來。
(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