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輕颱百合生成 吳德榮:周末熱帶系統對台威脅不可小覷

台美貿易談判增籌碼? 路透:中油擬收購美頁岩氣資產

美國製造敵人 台灣要小心

舉世第一人、批評美國海外劣行一甲子的杭士基,十五年前在中央研究院演講,表示美國是「全球頭號恐怖主義國家」,聯合報頭版記錄在案。

近一年多,美國變本加厲,縱容也擴大以色列的恐怖帝國行為。二○二三年十月哈瑪斯奇襲以色列,通說這次惡行殺死一千一百餘人;但哈瑪斯殺人多,還是以色列不讓人員受俘而殺害者多,似有爭議。其後,巴勒斯坦人死傷百倍以上。

去年底,在加薩的美國醫護志工九十九位,對美國總統說,以軍殺害加薩將近十二萬人、占其人口五點四%,不是官方發布的五萬人。布朗大學團隊說,美國累計軍援一七九億美元,六至七倍於先前的年均軍援;至今年三月底,以軍殺害大多數是記者的媒體人達二三二位,超過美國內戰、兩次世界大戰、韓戰、越戰、一九九○年代南斯拉夫戰爭,以及本世紀阿富汗戰爭遇害新聞人數的總合。以色列禁止聯合國救援隊伍進入,自行設置物資站由美國組織執行發放工作;十六日,有二百餘名平民在等候食物時「被炸得支離破碎」;先前已有類似慘案,以、巴說是對方所為,但《經濟學人》說「獨立調查顯示,指向以色列所為」。

肆虐巴勒斯坦的同時,數十年前已有至少八十枚核武的以色列,延續一九九二年以來的不斷抹黑,持續宣稱伊朗將有核武。這一次,在美國即將與伊朗第六輪核談判前夕,以國再次誣指伊朗的核武成功在望,動用兩百架戰鬥機奇襲轟炸伊朗百餘處。事發後各國譴責或憂慮,只有川普挺以色列,並要德黑蘭無條件投降。

美國情報總監加巴德根據幕僚長期鑽研,確認「伊朗並未建造核武器,最高領袖哈米尼自二○○三年暫停核武計畫後,尚未重新授權啟動該計畫」。但中央司令部司令庫里拉及中情局長拉特克利夫聽取以色列情治機關摩薩德說法,外界譏之為「摩薩德速記員」。「是否攻伊兩周內決定」言猶在耳,但兩天後,一二五架飛機、含七架投擲十四枚巨型鑽地彈的轟炸機「空襲伊朗」。

美國善於製造敵人,以便攻擊取利。美英策動一九五三年伊朗政變,推翻民選的進步首相摩薩台政府,新政權從此親美,直至一九七九年遭推翻。其後,革命政權未曾侵犯他國,國防預算一五○億美元,僅是人口約其九分之一的以色列之半,但川普用談判掩護隨後發生的以、美入侵伊朗。對於兩岸,川普是否可能重施故技?口說親近習近平,實則縱容或策畫我方不斷挑戰北京底線,讓我成為代理人與對岸發生衝突,犧牲台北而弱化北京?不知。

但是,美國沒有空間利用台北,如果賴清德總統遵守憲法。「北京宣傳一中」、「中國擁有台灣」,並沒有「大錯特錯」,是符合我們的憲法事實。對岸既然認可一中,中華民國就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起協商與討論,得到雙方都可以認同的新中國之內涵,這是正途。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王義雄律師,明天發表新書,正是結合眾人之力,說明兩岸何以「終須一談」才能和平、才能止戰止衝突。

賴清德 美國 核武 恐怖主義 德黑蘭 北京 兩岸關係 伊朗 以色列 中共

延伸閱讀

見好就收?傳以色列盼戰事「儘快畫下句點」 以官員:情勢取決於伊朗回應

防空飛彈快打完?以色列最多撐10至12天 專家點停火關鍵恐在這

WSJ:以色列癱瘓伊朗 手段像對付哈瑪斯、真主黨

以色列空襲伊朗!猛轟核設施和軍事基地 各國反應一次看

相關新聞

星期透視/一讓再讓,台灣應對關稅戰有招嗎?

川普打關稅戰,向需要美國市場的各國索討「買路財」,各國只能設法應對。但台灣應對的招是什麼?難道只能一讓再讓?

名家縱論/文化底蘊與科技創新

上個月下旬隨馬前總統訪問大陸,在敦煌參加了「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由高齡八十七歲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做專題演...

大屋頂下/賴清德揹金甕看風水

賴清德用一句台諺譏諷中共,卻不啻維妙維肖地描繪出他自己現今的身形:「家己(自己)揹金斗甕(骨灰罐),閣(還)替人看風水。...

搶修復電與撥補千億 是兩碼事

丹娜絲颱風對南部地區造成重創,台電連日來不分晝夜辛勞的搶修電力,著實令人動容。不過,執政黨卻趁此機會大肆批評在野黨,說什...

錢發基層 讓人民喘口氣

一萬元現金,看起來不多,卻能讓辛苦的基層喘一口氣;而那些一聽到「普發」就跳出來批評的人,才是真的離地、冷血、虛偽。

阻普發1萬 是與民為敵

立法院十一日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民眾多只關切通過普發現金一萬元,刪除撥補台電一千億,...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