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GD還沒唱…粉絲突然集體暴動 「天菜男星」急躲進包廂

去日本注意!「颱風百合」最快今晚生成 路徑曝光恐登陸日本

國民黨大咖雲集!韓國瑜台中輔選車掃 面對提問反常吐4字

林芳郁醫師故事 認知症雙困境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為台灣醫界創下許多歷史性推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心臟外科權威林芳郁為台灣醫界創下許多歷史性推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林靜芸醫師將照護林芳郁院長過程寫成《謝謝你留下來陪我》一書,點出台灣認知症兩大問題:第一、疾病名稱若持續汙名化,還會讓多少人延誤就診及適宜照護?第二、欠缺「認知症整合照護」及「精準照護」,還會讓多少家庭陷入照護困境?

從中文字面上來看,民眾對此一認知功能退化所導致腦部退化綜合症候群的誤解,是誤以為失智症就是失去智慧、失去智能、失去智力,但從醫學角度來看,是腦部產生神經萎縮與退化,導致生活自理能力也受損。

此疾病的原文是「Dementia」,在拉丁文上是demens,原意為「遠離心智的疾病」。二○一三年,美國精神醫學會所公布的《DSM-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中,則稱為「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Major Neurocognitive Disorder, MND),日本於二○○五年介護保險法修法時已改稱為「認知症」,香港則於二○一二年改稱為「認知障礙症」,或「腦退化症」,希望藉正名減少汙名化,帶給患者及家屬基本的尊重,也能客觀反映病症的情形。

從林靜芸醫師書中的敘述,當林芳郁院長被診斷出認知功能退化,罹患認知症後,她心理上是排拒接受他「失智」的診斷。林院長曾任國內三大醫學中心院長、衛生署長等要職,是優秀的心臟外科醫師,林靜芸醫師自然難接受「失智」的診斷。

林靜芸醫師認為,除了焦慮和話語變少之外,林院長並沒有明顯退化。甚至她忍不住自問,有這樣的記性和應變能力,他真的有「失智」嗎?

試問,以林靜芸醫師的醫學專業,會不知道認知功能缺損嗎?問題出在「失智症」此一名稱,倘若台灣能給予正名,改為「認知症」,林靜芸醫師若能早點承認此疾病已發生在林院長身上,是否照護過程能減少錯誤與衝突?

其次,台灣欠缺「認知症整合照護」及「精準照護」。許多人誤以為靠醫藥可解決認知症疾病,林醫師書中明確點出:任何藥物都比不上行為治療,也就是生活照護。她發現讓認知症患者活在「快樂」中,才是照顧的核心指標。

因為尚無藥物可治癒這些疾病,唯有依賴照護者協助與支持,提供生活照護,建立規律化健康生活作息,腦部不同位置負責不同的功能,也因受損部位不同、受損程度差異,影響患者生活基本能力的表現,這些對照護者是極大挑戰。只有專業的醫療人員願將醫學鑑別診斷工具對患者評估的結果,向照護者進行解說,照護者也「願意」學習醫療專業人員提供的資訊,觀察患者生活表現是否與評估結果一致,著手規畫適宜患者的「生活作息表」及「照護計畫」,而這正是林靜芸醫師體會到的「行為治療」。

可惜台灣至今少有地方能提供認知症整合照護上的知識與技能,還停留在「童稚化」的照護模式,無法提供個人化、量身裁製的「精準照護計畫」。

希望林靜芸醫師的大作與心得能喚醒認知症公共衛生政策的決策者,幫助正在照護過程的認知症家庭,讓台灣的認知症照護向前邁進。

延伸閱讀

謝謝你留下來陪我/衛福部長邱泰源:林芳郁改革做這事

搶救外科人力荒 林靜芸籲助年輕醫扎根困難科別

林芳郁罹失智症妻子林靜芸出書 發揮長照光明面

林芳郁罹患失智症 中研院士陳培哲敬佩「挺直醫學脊梁」

相關新聞

當家忙內耗 比關稅可怕

美國總統川普在七月九日關稅期限前,公布兩批國家對等關稅稅率,十日再公布第三波名單,台灣至今尚不在公布的名單之中。由於日本...

台美關稅政治化 人民要勇敢反對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巴西進口商品課徵五十%關稅,原因之一是巴西總統魯拉將前總統波索納洛以鼓動政變罪移送法辦,川普支持波索納...

情緒學習計畫 砸錢製造問題

日前教育部在嘉義舉辦一一四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將「社會情緒學習(SEL)」列為首要中心議題。筆者肯定政府總算發現各級學...

人、浪犬、石虎共生 才是解方

聯合報八日「陽光行動」,大篇幅報導流浪犬「殺石虎、害死人」等管理失能問題。台灣城市邊緣與山林交界,正悄悄上演一場不為多數...

校園球具開放 政策荒謬如兒戲

繼去年「校園開放」宣言後,教育部長鄭英耀又在年度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中,要求二周內盤點全國中小學球具器材,提供如籃球、排球...

若有良善管理 各地有運動中心

教育部長鄭英耀宣布二周內盤點全台中小學球具器材,開放給民眾於放學後、假日借用,隨即因教師團體反彈改口。此事件凸顯官員扛不...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