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大罷免是短視近利

中選會宣布罷免投票日訂在七月廿六日。在這個日期出爐的同時,成為今年台灣政治主軸的大罷免已造成社會對立撕裂,也恐將使賴清德政府面臨更低的信任度。跨黨派溝通協商、共謀台灣發展的理想局面已難形成。
短視近利指的是目光短淺,只重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長遠的影響。何謂短視近利?大罷免即為最佳範例。若政府執政短視近利,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在此,我們可以檢視一些歷年來綠營政客以及政府短視近利的作為,及其對未來深遠的影響。
二○一三年洪仲丘事件爆發後,在野的民進黨為了藉此塑造馬政府無能的形象,率眾在凱道抗爭。將國防部羞辱成「國防布」還不罷休,最後馬政府只好廢除軍法,以平息眾怒。民進黨短視近利,為了想執政,廢了軍法也在所不惜。結果這十二年來國軍軍紀渙散,軍中共諜案層出不窮,軍校招生出現困境。賴總統上任後在三月主持國安高層會議時提出要恢復軍事審判,當初為洪仲丘案辯護,導致廢除軍法的律師,也就是現任的國防部長顧立雄,卻諷刺地要面對記者詢問恢復軍法進度及如何兼顧軍中人權的問題。由此案例可見民進黨只重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長遠的影響。
五月十七日核三廠停役,台灣進入民進黨努力追求的「非核家園」。邁入非核家園後,夜間火力發電占比常態性飆破九成,高雄興達電廠備用的三、四號燃煤機組也緊急上線救火,在燃煤來救缺電的同時,醫界也公布肺癌位居所有癌症之首。另外,進入非核家園之後美國商會也警示:台灣缺乏基載電力的規畫,穩定供電是外資布局台灣的關鍵。此種只重視「非核家園」神主牌的政治得失,而不顧全民健康,不顧台灣未來能源及經濟的長遠發展,也可做為短視近利的另一最佳典範。
最後回到大罷免。政治學的教科書一般是這樣寫的:政黨政治的精髓,在於政黨之間輪替執政、互相監督,政府重大政策得以透過政黨持續推展,民眾則以政黨作為與政府溝通的橋樑。但此次大罷免主要目的為罷免民選出來的在野立委,意圖改變國會結構。對民進黨而言,這波大罷免是扭轉「朝小野大」的劣勢以搶奪立法院主導權的機會,因此不怕落入專制的口實、也不怕成為政治學負面教材,而短視地動用檢調及司法資源,絲毫不顧台灣是否具備足夠的內部穩定來因應外部挑戰。所以說,台灣的民主可以說是「吊著點滴在搞大罷免」。
大罷免短視近利的操作模式如果成功,爾後「仇恨大罷免」將成台灣政治的新傳統,政黨更難輪替執政、互相監督。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