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溫網/逆轉粉碎小蠻牛3連霸美夢 辛納復仇奪冠成義大利第一人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廁所革命 另類民生文化指標

台南漁光島的公廁設計不輸國外知名設計師作品,已臻至公共美學之水平。 郭瓊瑩/攝
台南漁光島的公廁設計不輸國外知名設計師作品,已臻至公共美學之水平。 郭瓊瑩/攝

郭瓊瑩
郭瓊瑩
在台灣,包括經常旅行日本的國人,對於「公廁」應有的充足數量、乾淨、衛生,似已司空見慣,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民生建設。日本的「廁所革命」自二戰後急起直追,也是其西化指標之一,即便戰後仍有許多住宅、宿舍內沒有廁所,必須到屋外的公廁使用。除昔時和式廁所外,直到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後,現代化的座式馬桶才逐漸普遍。

為了擺脫「臭、髒、暗、危、破」之形象,日本公私部門與產業界(例如TOTO)開始致力於研發更人性化的廁所與馬桶設計,此亦影響了全國學校的公廁文化,並提升了高速公路休息站廁所在數量、型式、節水、潔淨上的目標。

先不談廿年前相對落後的中國與印度鄉村公廁,即便今日之紐約,觀光客與市民普遍嫌公廁數量太少。有八五○萬居民的紐約市只有一一○○間公廁,更因其慘狀(一成三沒紙、一成沒洗手液、一成沒鎖、四成充滿垃圾等),遂由市議員發動,要求市府啟動紐約廁所革新,預計至二○三五年新增二一二○個公廁,且由副市長領導,橫跨包括城市規畫局、公園局、交通局共同努力達標。除提升人性化外,也提升整體市容與公共衛生。

至於中國與印度兩國,印度在二○一四起推動「鄉村清潔印度」運動,投入三百億美金興建一二○○萬個公廁,迄二○一七年已普及六成五。而中國亦於二○一五年起積極啟動廁所革新,二○一八年新增六八○○處公廁,投入二百億人民幣,迄二○二○年,新建四點七萬間,改造一點七萬間,已具明顯成效。其標竿除提升公共衛生外,更期加速和帶動旅遊業發展。

這些「廁所革命」看似事小,卻是各國人民的切身要事;並藉由大型運動賽事、展覽(如大阪世博)等,開創了以「廁所革命」彰顯國家文明進步的形象。日本早在一九八五年成立「廁所協會」,台灣也於一九九六年成立「衛浴文化協會」。在相關建築師、機械專家、生活文化學者共同推動下,公廁的造型、氛圍、數量、設施配置亦更趨人性化、性別友善化,包括適當的男女廁比率。

在日本東京澀谷的代代木深町小公園內,知名建築師坂茂設計了「透明廁所」供公共使用,其目的主要係倡議廁所舒適、安全、潔淨的指標,同時也成為媒介,帶動了政經、文化、歷史、美學、流行、觀光等多角度議題,融入公共廁所這個民眾切身的空間。其實廿年前,紐約SOHO的餐廳早已有此設計,惟今天日本將此科技轉為更具公共性,且有教育宣導與城市觀光行銷作用之「時尚潮話題」。

日本影星役所廣司在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扮演東京公廁清潔人員,寓工作於生活。由濕式清潔轉為乾式清潔,經實證得以降低細菌感染,並節約用水達五倍。如何省水、節能、明亮、適意、潔淨,均是小廁所其中蘊藏的大學問,「廁所革命」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實不亞於AI革命。

(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紐約 日本 公廁

延伸閱讀

陸日本商會與陸商務部交涉 少部分稀土出口許可獲批准

親戚逛日本UNIQLO「狂跑3間比價」 過來人曝1事:更崩潰

日本好市多熱狗只要40元 網一看台灣價格氣炸:太坑殺

以色列與伊朗衝突延燒 印度籲人民撤離德黑蘭

相關新聞

普發現金是全民的勝利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全民每人普發一萬元現金,預定於十月底前完成發放。這...

大罷免大集權 法西斯徵候浮現

綠營敲鑼打鼓宣傳大罷免,法西斯徵候已出現在你我身邊;從綠委看到路人自拍直播就公審、青鳥嗆老榮民滾回中國,到如今柯總召挖出...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F1》譜出好萊塢新紀元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

從「空中的碳」到「血中的鉛」

近期,一份來自「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大陸在二○二四年第一季度...

大屋頂下/團結國家十講vs.打掉雜質十講(下)賴清德你要周處除三害

(續昨日)賴清德在兩岸的「政治戰略」與「軍事戰略」,有兩個根本性的系統性的盲點。

名家縱論/文化底蘊與科技創新

上個月下旬隨馬前總統訪問大陸,在敦煌參加了「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由高齡八十七歲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做專題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