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本周「血型+生肖」財運TOP5!第一名組合「主動出擊」:有大筆獎金入袋

三峽車禍3死12傷!檢認肇事翁具不確定殺人故意 死亡不起訴

台師大女足遭威脅抽血換學分!教部確認霸凌且違反人體研究法 對3方行政裁罰

黨內混亂 藍地方難包圍綠中央

前總統馬英九參與海峽論壇,值得關注的是,國民黨地方首長為何不參與論壇?為何無法產生地方包圍中央的效應?這凸顯馬英九路線與現行黨中央及地方首長的思維衝突嗎?對台灣政局及兩岸關係會產生什麼影響?

此關鍵性課題涉及國民黨地方首長的兩岸路線分歧,朱立倫黨中央的協調力不足,加上地方選票極大化的現實考量;國民黨地方首長未集體參與海峽論壇,無法形成藍地方包圍綠中央的態勢。

首先,基於政治風險與形象考量。陸委會認定論壇是「統戰平台」,批判馬英九甘願淪為「統戰樣板」。民進黨政府一再表示禁止中央層級官員訪陸,不樂見地方官員參與論壇;國民黨地方首長若參與,易被貼上「親中賣台」、「接受一國兩制」的標籤,淪為中共「在台協力者」。尤其民進黨一再強化「主張九二共識等於一國兩制」的刻板印象,致國民黨兩岸論述陷入左支右絀困境。

其次,地方首長的選票壓力。藍營面對基層選民輿論壓力,特別是中南部或中間選民比例高的地區,擔心遭政治攻擊。地方選舉並不涉及主權等高度敏感政治議題,民眾可能支持國民黨,但不表示支持親中路線。民進黨將政治標籤化,往往使藍營候選人不願開罪中間選民。基於選票極大化且兩岸事務非地方選舉焦點,過度關注兩岸事務無加分效果,故選擇缺席論壇。除非農業觀光縣需要拓展農產品貿易、推展休閒觀光,如雲林縣、台東縣;或金馬基於小三通等兩岸交流及合作關係需要,否則一般縣市長並不會把參與海峽論壇視為重要活動。

再者,黨內兩岸政策立場不一致。國民黨雖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但對統一則採取戰略模糊態度。地方菁英與黨中央對兩岸互動尺度、終局狀態認知的主張有所不同。例如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安全與和平」,態度相對保守;桃園市長張善政曾提及兩岸務實交流;台北市長蔣萬安雖參與「雙城論壇」,但傾向模糊兩岸議題立場,均不願捲入高度敏感政治議題。國民黨內兩岸路線出現爭論,且無整合兩岸論述能力,不僅造成路線矛盾,同時分散黨的力量及整合。

最後,黨中央組織及路線弱化。當「藍地方」無法對「綠中央」政策形成壓力,反使綠兩岸路線更加穩固。換言之,藍營缺乏一致戰略與共識,難形成集體行動;且欠缺兩岸路線的整合策略,黨籍地方執政者未能制定明確的兩岸交流藍圖,各自為政無法形成合力。

國民黨已連續在三次總統選舉敗選,致黨中央領導威信備受挑戰,難以有效整合地方。縣市長能否當選,不在於兩岸關係上的治理能力,而是與其地方政績及社會基層網路連結有關,故不願參與具高度政治爭議的海峽論壇。

藍地方首長無法集體參與論壇,導致藍營無法旗幟鮮明倡議其兩岸路線,更無法形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效應。也因黨內欠缺戰略,反淪為「統戰樣板」的批評,陷入被動性角色而無法掌握兩岸話語權及論述主導權。

馬英九 陸委會 統戰 海峽論壇 朱立倫 國民黨 兩岸政策 九二共識 一國兩制

延伸閱讀

影/馬英九訪寧德時代 高管拿出孫中山一封信寓意這件事

馬英九會宋濤:兩岸關係越緊張 理性務實交流越珍貴

影/馬英九深入福建山村 縣委書記當面說:壓力很大

馬英九今天到這個地方 參觀習近平「扶貧」成果

相關新聞

普發現金是全民的勝利

立法院日前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眾消費韌性特別條例」,全民每人普發一萬元現金,預定於十月底前完成發放。這...

大罷免大集權 法西斯徵候浮現

綠營敲鑼打鼓宣傳大罷免,法西斯徵候已出現在你我身邊;從綠委看到路人自拍直播就公審、青鳥嗆老榮民滾回中國,到如今柯總召挖出...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F1》譜出好萊塢新紀元

《F1》電影票房奏捷,目前全球票房已累積超過四億美元,對已上年紀的布萊德彼特及品牌賽車來說無疑是一枚興奮劑,他們還未過氣...

從「空中的碳」到「血中的鉛」

近期,一份來自「碳簡報」(Carbon Brief)網站的報告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指出中國大陸在二○二四年第一季度...

大屋頂下/團結國家十講vs.打掉雜質十講(下)賴清德你要周處除三害

(續昨日)賴清德在兩岸的「政治戰略」與「軍事戰略」,有兩個根本性的系統性的盲點。

名家縱論/文化底蘊與科技創新

上個月下旬隨馬前總統訪問大陸,在敦煌參加了「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活動,由高齡八十七歲的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做專題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