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曾總暖心安排 胡金龍1棒一壘、林智勝2棒游擊告別明星賽

風災後14天台南災區訊號仍未恢復 陳亭妃開轟:通訊救災根本零分

熱帶擾動恐發展 氣象署:周三至周五北移過程有機會接近台灣

美政局動盪 國際更混沌

美國總統川普十四日終於在生日當天一圓他眾所周知的閱兵夢,在華府主持閱兵典禮。法新社
美國總統川普十四日終於在生日當天一圓他眾所周知的閱兵夢,在華府主持閱兵典禮。法新社

六月十四日,美國總統川普在自己七十九歲生日當天,選擇於華盛頓特區舉行一場高調的閱兵式,並以慶祝美國陸軍建軍二五○周年為名親自檢閱軍隊。這場原為儀節性的軍事慶典,卻因川普強烈的個人色彩,而被外界批評為「個人崇拜式」活動及對美國民主價值的挑戰。

事實上,在美國憲政史上,總統閱兵並非常態,上次美國總統閱兵已是卅多年前老布希總統在任時,當時是為了表彰參與一九九○年波斯灣戰爭(沙漠風暴行動)作戰部隊的勝利與貢獻;川普這次閱兵卻引發美國社會正反兩極的評價,進一步點燃全美「沒有國王」(No King)示威行動的延燒。

若從美國社會政治分裂的層面來觀察,美國是典型的「單一選區制」國家,這樣的選舉制度容易產生「兩黨制」,使得多年來民主黨與共和黨各據版圖且屹立不搖,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社會出現兩批互不相容卻又勢均力敵的政治支持者。

從二○二四年十一月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來看,共和黨的川普獲四十九點八%的普選票,民主黨的賀錦麗亦拿下四十八點三%的普選票,近乎是「一對一」格局。更大的問題在於,這兩個政黨在治國理念與意識形態上差異甚巨,構成美國社會政治分裂的基本特徵。加上川普特立獨行,欠缺妥協與包容思維,更激化美國內部政治對立。

美國雖然是三權分立的國家,但當美國參議院與眾議院的多數黨,與總統同屬共和黨時,國會對行政部門的牽制力道就大幅降低;這讓在野黨的政策意見幾乎完全受到壓抑,最終迫使在野陣營支持者走向體制外途徑,終致美國這樣的老牌民主國家也出現四處動盪的示威遊行。

另一條導火線來自川普極端的移民政策。表面上看,一個政府驅逐非法移民似乎沒有什麼不對,不過除了在執法力道上欠缺人道考量外,在驅逐美國少數族裔非法移民的同時,它也帶動了美國不同族群間的排拒與敵視,而此效應顯然比單純驅逐非法移民來得更嚴重。

美國社會對移民、穆斯林、有色人種等少數族裔的敵意不斷增加;此外,當川普宣布美國大學拒收中國留學生時,美國的「排華浪潮」也跟著伺機而動。「沒有國王」示威的主要成員除有民主黨支持者、移民團體、人權倡議者之外,更多的參與者是已經拿到美國合法居留權的少數族裔,川普的移民政策加劇了他們在美國生活的各種壓力。

從「沒有國王」示威的態樣來看,在美國的五十個州遍地開花,並沒有「紅州」或「藍州」的差異。美國的重要大城幾乎同步發生,包括紐約、費城、芝加哥、底特律、亞特蘭大、休士頓、舊金山、洛杉磯等,這顯示對川普政策的反撲力道呈現多點集結態勢。然從聯邦政府動用海軍陸戰隊維護秩序的舉措觀察,川普似無認真妥協的打算,此揭示了美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內部的政治對立難以消解。

此局面會讓川普在處理對外關係,包括關稅戰、烏俄戰爭、以哈衝突、以伊戰爭等,產生腹背受敵、左支右絀的壓力。在二○二六年十一月美國期中選舉前,美國國內政治恐持續浮動,而此狀態將加大川普處理涉外問題的難度,使當前的國際問題更為混沌。

延伸閱讀

「普亭打給我」川普:美國可能將涉入以伊衝突 他可當和事佬

旅行禁令生效後…川普擬再擴大!36國新名單「非洲國家最多」

抗衡川普覬覦 馬克宏訪格陵蘭展現歐洲團結與支持

盛贊軍隊強大...川普在華府閱兵 十萬名示威者竟大規模抗議

相關新聞

那年代的教育舊思維 該拋棄了

台師大女足隊「抽血換學分」的爭議持續延燒,不僅政院、教育部、國科會深切關注,也引發社會譁然。這項由多所大學共同執行的國科...

吹哨者揭弊 勇敢打破官師相護醬缸

昨天聯合報社論評論台師大「抽血換學分」事件是「假藉學術之名遂行剝削」,下午台師大校長、相關行政主管、脅迫學生抽血的教授,...

團滅式大罷免 有道理嗎

大罷免進入最後一周衝刺階段。選舉或罷免應該是理性行為,以「法、理、情」作為思考順序,以形成決策,但現在只剩情緒的發洩,法...

名家縱論/AI與媒體 是佳偶還是怨偶

朱自清一定沒想過他的散文「荷塘月色」,竟被軟體判定AI生成率達六成。中國大陸出版社和大學寄望用「AI生成檢測器」充當學術...

星期透視/大罷免能幫賴清德實現台獨?

賴清德總統在「團結十講」中明確表明「以罷免打掉雜質」後,他假國安之名遂行權力鬥爭之實,終告水落石出。賴在演講中稱,一九五...

大屋頂下/中華民國與中國方向 系列⑦ 大屋頂中國就是一個中國

兩岸關係有三個難題:一、一個中國。二、九二共識。三、統一。簡論如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