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透視/建構兩岸和平論述 此其時矣
賴清德總統上任以來,台海緊張陡升,美軍印太司令稱台海沸騰夜不成眠,國防部長顧立雄稱二○二七年「達到高戰備」,針對台海可能戰亂各式兵推不斷,為此,賴政府似已進入危機準備階段,加強軍購延長役期,強化內部管控,限禁兩岸交流。賴政府的作法,說明台灣似已進入緊急狀態,但何以至此?如何回歸常態?這些有關危機控管的相關問題卻乏人問津!
台海瀕戰固然責在雙方,但兩岸實力懸殊,台灣禁不起衝突乃人盡皆知,如何降溫以期回歸和平刻不容緩。
台灣的兩岸和平論述,必須考慮三個因素。首先,是台灣的決策思維是否傾向兩岸和平?此問題看似愚蠢,但在選舉的利害考量下,竟成主宰兩岸和平的關鍵所在。
同是台獨堅定支持者,蔡英文上任之初提出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條例,不避諱「九二兩會會談的共同認知」,直到第二任國慶講話,才首次提出兩國論。然而,賴清德上台頭兩個月,已五次提出擴大版新兩國論,看來賴的思維中,壓根沒有兩岸和解。兩岸體制不同、對未來走向看法各異,分歧難免,但賴清德將對方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傳達的是什麼樣的訊息?在兩岸官方溝通管道全無、隨時有擦槍走火之際,以準緊急狀況的高度,管控兩岸交流,這讓人懷疑,最高決策當局所想的,真的是兩岸和平嗎?
其次,假如國際強權願意背書,倡議台灣主權的抗中路線,便有可能實現,因此,台灣是否採取和平的兩岸政策,與區域大國的態度密切相關。
甫結束的台海防衛兵推,美國前太平洋艦隊司令稱,美國是否介入台海衝突,與衝突是否導因於台灣以及台灣是否有自我防衛的決心有關。過去的經驗是,美國軍人較熱衷於國際秩序的維護,而文人總統對可能造成與大國的軍事衝突,卻是戒慎恐懼。韓戰期間麥帥和杜魯門總統齟齬最終導致前者去職,原因正是對中態度;越戰期間,詹森總統在轟炸北越港口前,一定要確認港口內是否停有中蘇船隻,不與大國開戰的態度一目了然。最近川普和副總統范斯紛紛表示,美國不再優先考慮保衛其他國家,印證美國避戰大國的政策,前後如一。
第三個要考慮的因素,是嚇阻是否有效的問題。
烏克蘭位於西歐屏障,歐盟加上美國的GDP是俄羅斯的廿五倍,但除了發動攻擊的二○二二年俄國經濟成長率為負二%以外,其後連續兩年成長率都高於三%,顯示西方國家非但不願出兵協助民主烏克蘭抗俄,連對俄經濟制裁都漫不經心。如今面對GDP和人口均超出俄羅斯十倍的中國,要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發揮震懾效果,恐怕不易!更何況拜川普政策所賜,中國大陸經濟影響力日增,以周邊國家為例,目前東協和中國的自貿協議三點○版已完成協商,預計年底實施。日前結束的東協峰會,提出高質量的一帶一路計畫,東協十國已加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中國並與多國簽訂本幣結算以及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在區域經濟中的角色進一步擴大,雙方產業鏈快速形成當中。假如台海爆發危機,台灣很難期待區域鄰邦出力經濟制裁大陸。
唯有當決策者將兩岸和平置外於選舉,充分認識外力不可恃,並了解國際對中可能的制裁不一定發揮震懾效果後,兩岸和平論述才有可能落實。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