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床異夢 美中博弈才開始

美中雙方五月於日內瓦議定的共識,顯然有相當大歧異。川習通話後,兩國於倫敦再次進行新一輪經貿磋商。從各種情境推斷,此輪談判最有可能的結果是,雙方在「雖不滿意但可接受」下,達成一定程度的協議。但由於美中互信不足,因此未來勢必仍有許多爭議。可以確定的是:美中關係將持續跌宕起伏。
川普認為,他國對美的貿易逆差都是「賺了美國人的錢」。這種無視國際貿易比較利益法則的一元思考,使得川普認為全球最大消費國的美國具有絕對議價權;所有對美順差國,都會主動想和美國達成協議。
然而,且不論大陸早已逐漸降低對美的出口依賴。北京認為,美國對陸貿易不平衡看法存在根本性的認知錯誤。其論點包括:
一、美國的出口限制是美中貿易逆差重要原因。中美之所以存在巨大貿易順差,主因之一是美國對大陸不斷升高出口管制,以致影響高科技產品出口。換言之,並非大陸不買美國產品,而是美國不賣。
二、中美貿易順差是由產業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導致。北京強調,美國為因應經濟全球化,自廿世紀八十年代將造成汙染、勞力密集等生產外包;彼時大陸正透過改革開放吸引外資、全力發展製造業。在一推一拉過程,大陸成為全球工業門類最完整的製造大國,美國製造業則逐步空洞化。亦對北京來說,中美經貿的本質,是全球最大製造國與全球最大消費國之間的供需合作。
三、中美服務貿易呈現高度逆差。北京多次強調,美國在將製造業外包的同時發展服務業;歷經數十年發展,美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服務出口國,每年涵蓋金融、旅遊、工程、醫療、雲端運算、影視的服務貿易順差將近三千億美元。以二○二三年計,大陸對美服務貿易逆差為二六五點七億美元,占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總額九點五%左右,美國不但早已是大陸服務貿易的最大逆差國,逆差規模也呈現擴大趨勢。
基於上述理由,北京才一再重申「中美貿易不平衡是偽命題」,顯然這樣的論述川普不可能接受。但由於美中都面臨各自的內部壓力,因此即使此次談判美國仍將表現強硬態度,仍會以達成協議為首要目標。對北京來說,與美升高對抗並非此時最佳的戰略選擇;一再重申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的北京,亦將會在可控範圍內妥協。也就是說,在美中各有需求、且都不願意承擔談判失敗風險的前提下,美方很有可能將以盼陸放鬆稀土管制、落實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購買更多農產品,交換大陸輸美產品關稅的降低。
然而,由於兩邊認知差距過大,此次協商完成後才是博弈真正的開始。美中勢必在異床異夢中各說各話,並在多輪的極限施壓與探底後,進行多層次的交易。
至於台灣問題是否會成為兩強談判的籌碼?或在何種情境下將成為籌碼?對此台灣絕對不能掉以輕心;除審慎評估,還必須應超前部署、提出各種預案因應!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